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其他类型>嘉靖承明> 第369章 朱厚熜见徐阶,徐阶想进步!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9章 朱厚熜见徐阶,徐阶想进步!(1 / 2)

第3章 朱厚熜见徐阶,徐阶想进步!

朱厚熜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多数人得利,少部分人损利。

不然,他的权力基础就会不存在。

只是,要让大多数人得利,那就意味着,朝廷要拿出更多的利来惠及大多数,那就得增加开支,而不是把钱一直放在库房里存起来。

因为利益按照客观规律,会很自然地流行少部分人。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兼并不能根绝的原因。

朱厚熜这样做,是在反其道而行,而要这样做,就得生产力一直进步,自己朝廷掌控的生产资源一直增加才行。

否则。

朱厚熜也阻止不了财富向少部分人手里集中,自然也阻止不了少部分人成为整个帝国资源的垄断者。

好在,朱厚熜现在一直在促进生产力,增加生产资源。

就比如眼下,他要继续去派驻官员去曰本开发新资源的事。

虽说,朝廷许多官僚视去海外做官为畏途,但大明毕竟官僚群体基数庞大,所以还是有不少的官僚,上疏自荐去日出町任宣抚官的。

一是无论文官还是武官,去曰本任官,就官阶提到正四品,尤其是文官,直接挂佥都御史衔,这可是很多官僚一辈子都得不到的超擢机会。

二是想进步的官僚们都知道,天子励精图治,积极进取海外资源,谁毛遂自荐去海外,谁就会简在帝心,只要将来能活着回来,那就是会天然地被天子看重。

所以,翰林官徐阶在思忖很久后,上了这样一道自荐的奏疏。

他知道跨海去东洋做官不是儿戏。

但他太想进步了!

他也知道天子,是不看重自己翰林院这帮只会空谈的清流的,要不然也不会让王琼、林俊这些非翰林出身的官员进内阁。

朱厚熜也在众多上疏自荐去曰本的奏本中,看见了徐阶的名字。

他对此不由得忍俊不禁,且还真的点了徐阶的名字。

原因无他。

一来,徐阶在考试上非常优异,探出身,而且是他改元后的第一届科举的探郎,是需要扶持其作为后面进士们的表率的。

二来,朱厚熜相信徐阶这种能在历史上官至首辅,在贪那么多而且被海瑞追着逼还所侵田地的情况下还能善终,说明本事是不小的。

而朱厚熜这是第一次外派官员去海外经营,属于对外扩张资源的第一炮。

这第一炮能不能打好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打好,会让守旧党更加有理由阻止他外扩,也会让中立的人也开始对外扩产生质疑。

所以,朱厚熜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去。

而朱厚熜也不担心徐阶会阳奉阴违,而用这种方式对抗他的治国方略。

毕竟徐阶要阳奉阴违,也不至于冒这个险。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出海在很多人看来,跟后世出国去中东、非洲一样,总觉得是风险万分。

何况,在朱厚熜的印象中,徐阶是个精致利己的人,是万万不会为了守旧派的利益彻底牺牲自己的,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骗过嘉靖。

再说了,现在的徐阶不也才二十来岁嘛,老奸巨猾应该还谈不上,想进步的心应该更强烈些才是。

朱厚熜是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的,也不会真用固有的印象来看待一个人。

只要现在还年轻的徐阶想进步,他就会给徐阶一个机会。

而徐阶若真坏了他的事,他自然也不会客气。

当然,他相信,以徐阶的聪明,即便他涉世未深,也会清楚办砸了这件事后果会多严重。不过,徐阶奉旨上疏自荐去东洋为官,也着实惊呆了他的不少乡党亲友。

“你真要去东洋?”

“你怎么想的?”

吴一鹏就在得知此事后特地问起徐阶来。

徐阶神色凝重地看着吴一鹏,眼眸里写满了“我太想进步了”这六个字,而说道:

“不这样做,不知道何年月才会被陛下注意到,张孚敬、夏言、严嵩这些人的例子都说明,要想升得快,就得明君父之想要,急君父之想急!”

“就连大宗伯您,能掌礼部,不也是因为之前选妃时,明君父之所想,急君父之所急,才成功坐上了这个位置吗?”

“大宗伯!”

“晚辈不想在翰林院苦熬了!”

“再说,陛下也并不喜欢只肯在翰林院做清贵官的人!”

徐阶这么说后,吴一鹏也没再反驳,只语重心长道:“你呀,太急了!”

“不急不行!”

6=9+

徐阶神色依旧凝重地回了一句。

接着。

徐阶又说:“陛下睿智英明,神聪天纵,处处有其耳目,恐晚辈昔日的举止早就被他知道,说不准早就厌恶我,或许还认为我是小人而不可用,只是又因为我官位不显,有意看晚辈改未改变而已;晚辈若不抓住这次机会,那就只会苦熬到死,如此,还不如死在异国他乡!”

吴一鹏听后没再多言。

他知道徐阶是个不甘心做普通人的。

而朱厚熜这里除了点徐阶的名外,还点了都指挥使佥事柯荣充游击,任宣抚副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