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然后最近两年我们在大力发展日本,印度,东盟以及南美还有其他市场,这些次要市场虽然单市场的量少一些,但是总数起来也是非常可观的数字,营收占比正在逐步提升。”
“目前美国市场的营收,在我们全球营收里占比大概百分之十左右,并且比例还在继续缓慢下降当中。”
“这一部分美国市场萎缩的话,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损失,但是不至于伤筋动骨。”
“主要是我们国内市场的占比正在持续提升,目前国内经济水平正在大幅度提升,购买力也逐年上涨,我们预估三年后,国内市场给我们提供的营收占比,有望超过百分之五十。”
徐申学道:“国内市场这边的耕耘要继续,在未来国内市场这一块还是主力,而海外市场的话,要注意继续加大对东盟,南美等地区的市场投入。”
“按照现在以及未来可能的形势,这美国市场迟早是要丢的,而且大概率也就在这两三年了,坚持不了多久的。”
智云集团和美国众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并且是范围越来越广。
这种情况下,迟早都是爆发全面市场冲突的下场,智云这边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当然,这也是徐申学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搞半导体,尤其是半导体底层的设备以及耗材领域的核心原因……就是防着这些美国企业掀桌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正是因为徐申学这么搞,大手笔投资半导体相关领域,一副要摆脱欧美老财团控制的做法,也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危机。
要是智云这边乖乖当狗,不搞什么半导体,老老实实采购高通、英特尔的芯片、日韩厂商的内存、屏幕、闪存,乃至所有的核心、高价、高利润的零配件以及专利技术全都进口,依赖美国人的企业或美国人控制下的日韩欧洲企业,智云自己只做个品牌,搞个组装的话。
人家美国人才懒得制裁你,甚至还支持你呢。
毕竟这种模式下,智云赚的钱,还没人家美国人赚的零头多,甚至智云的产品卖的越多,人家越高兴。
问题是……智云不甘心下游,这几年一直持续向上突破,试图掌控利润最丰厚的上游领域。
智云的一票半导体以及供应链零配件的业务,说白了就是去抢美国人的钱,人家美国人肯定不乐意啊!
双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没什么太复杂的因素在里头,只是很单纯的利益之争。
智云但凡多赚一分钱,美国人就得少赚一分……
理由就是如此的简单!
——————
十月份后,智云集团旗下的各智能终端产品继续横扫全球市场,给智云集团带来了庞大的营收。
而更多的营收,更多的利润又让智云集团获得了更多的子弹,加速对电子消费产业链以及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布局。
其中最为核心的应当属于智云微电子了。
十月二十日,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微电子,宣布投资二十亿美元建设一座主要用于代工生产cmos传感器十二寸晶圆厂,设计产能能够达到两万五千片。
cmos传感器,也是属于半导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cmos图像传感器就是最近几年最红火的cmos传感器应用,各种智能终端上的照相机都离不开它。
智云旗下的投资公司,之前投资了几家国内的cmos传感器公司,但是在高精尖的cmos制造领域里还有所欠缺,倒是隔壁中芯国际那边做的还不错,智云旗下供应链的不少国产cmos传感器,都是找他们代工的。
不过他们的代工水平一般般,无法满足集团对高技术标准的cmos的代工需求。
作为集团下的专业芯片代工厂商,智云微电子自然承担起来了cmos传感器领域,尤其是高端领域的技术突破任务。
因此这才专门投资了一家cmos传感器的代工厂,主打高端领域。
cmos传感器领域的代工工厂,那也只能算是智云微电子里的业余投资了,智云微电子的真正业务还是逻辑以及储存芯片的代工,尤其是先进工艺的代工。
就在去年,智云微电子就大手笔投资了超过四十亿美元,在深城生产基地里再建造一座超大规模的逻辑芯片代工厂,即智云微电子十七号厂……这也是智云微电子旗下的第十七座晶圆厂。
该晶圆厂将会用于先进的下一代工艺乃至下下一代工艺节点的逻辑芯片生产所用,即预定的十八纳米工艺,以及未来十四纳米工艺。
预计产能达到月产五万片。
这是当下技术最先进,最顶级,也是耗资最庞大的晶圆厂。
这座工厂的投资,可比之前的晶圆厂投资大多了,几乎是两倍的投资差距。
半导体投资就是这特性,越先进越昂贵,投资成本是翻倍的上涨。
同样产能的十二寸晶圆厂,做六十五纳米以上以上节点,投资可能十亿美元的话,那么做二十八纳米工艺节点,那么投资可能就翻到二十亿美元了。
但是如果继续往下,想要搞十八纳米,十四纳米的话,那么就奔着四十亿去了……
每一代工艺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