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内耗’。国内芯片厂商竞争激烈,很多资源都浪费在价格战上。” “我们要通过联盟协议,明确合作厂商之间的分工,大家在不同的市场细分领域各自为战,避免重复竞争。” 乔鸣夏皱了皱眉:“李总,这个规则好是好,但执行难度很高。行业里的习惯性内卷,可不是三两条协议就能解决的。” 李凡看向他,眼中透着几分笃定:“所以,这才需要星联的威信。我们是这个生态的核心,也必须是规则的制定者。只要联盟内部能赚到钱,就没人会跳出来搞破坏。” 最后,他总结道:“第三点‘长期合作,限制竞争’,这就得靠法律手段了。” “江总,你这边负责设计合作协议,确保每个加入同盟的厂商都受法律约束,不能在合同期内跳槽或者对我们技术进行逆向工程。” 江子胜点点头,随即开口:“李总,这块我会做详细的合同条款。不过,要是有厂商试图绕过规则,我们得有一
个反制机制。” “当然有。”李凡微微一笑,“技术升级就是最好的反制机制。” “每隔两到三年,我们都会推出更先进的工艺版本。只要我们始终保持领先,他们再想‘跳船’,也只能用落后的技术。” 几天后,李凡召集了一次行业会议,地点就选在了松山湖的封测基地现场。 这次会议的主题很明确:“芯片生态同盟计划”。 会议开始前,李凡站在会场外,透过落地窗看向外面的工地。 工人们正忙碌地搭建脚手架,巨大的起重机在蓝天白云下缓缓移动,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他低声自语:“等到这个基地投产,我们的棋局就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会议正式开始后,会场内聚集了国内二十多家芯片厂商的代表,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好奇和期待。 在会议开始前,李凡虽然和其中几家有过事先沟通,但是大部分的内容还是不那么清楚的,所以对于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大家也都是挺好奇的,特别是在星联现如今的行业地位的情况下。 李凡站在台上,用他一贯幽默又不失严肃的语气开场:“各位,今天我们不是来开一场普通的招商会,也不是来听什么大道理的。咱们这场会,只有一个主题——共赢。”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芯片行业的内耗,咱们都看得明白。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结果呢?客户得了便宜,但我们自己没有一家能真正做强。” “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就得形成一个牢固的生态,同舟共济,才能一起走得更远。” 台下有人点头,也有人低声议论。 李凡举起手示意安静,随即抛出了核心内容:“今天,我正式向各位发出邀请——加入我们的‘芯片生态同盟计划’。” “通过技术共享、订单支持、合作分红,我们将一起打造国内最强大的芯片生态体系。” 他边说边打开投影,展示了详细的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星联将开放部分封装测试技术,并提供生产线优化方案。 订单保障:同盟内部的合作厂商,将获得长期订单支持。 利益共享:每年星联会从联盟的整体利润中,按照贡献比例向合作厂商分红。 市场分工:通过协议划定市场细分领域,避免恶性竞争。 台下有人举手发问:“李总,您的计划看上去很好,但说到底,这是不是让我们成为星联的‘附庸’?” 李凡听后,笑了笑:“这位朋友,我的答案很简单——不是‘附庸’,是‘伙伴’。我们的目标是双赢,而不是一家独大。” “加入同盟,你们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得先进技术,用更稳定的订单维持现金流,用更广的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些条件,你们单打独斗能轻易做到吗?” 提问者点点头,暂时没再反驳。 另一人站起来:“李总,加入同盟后,万一我们内部出现利益分歧,星联如何协调?” “这个问题问得好。”李凡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赞许,“同盟内部,我们会设立一个‘生态管理委员会’,每个厂商都有代表参与,共同讨论和决策重大事项。” “星联作为核心,只负责协调,而不是独裁。你们的利益,是我们同盟长久发展的基础。” 会议结束时,李凡再次站上台,总结道:“各位,今天你们听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提案,而是一场未来的合作革命。” “我们在打的,不是国内市场的小算盘,而是全球市场的大棋局。要想赢,必须携手前行。” 台下响起了掌声,代表们纷纷表示会认真考虑加入同盟。 当天晚上,李凡回到办公室,翻看着当天的会议记录和代表们的反馈,嘴角微微上扬:“棋子已经摆好,接下来,就等他们入局了。” 窗外,松山湖的夜景宁静而美好,但李凡的脑海中,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惊涛骇浪。 封测基地的建设稳步推进,芯片生态同盟计划初见成效。 李凡深知,仅靠一个松山湖封测基地远远不够。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与国内晶圆厂和封测厂建立更深层次的利益绑定,真正让这些企业成为星联生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晶圆厂和封测厂“巡回合作谈判”拉开了序幕。 【第一站:华南晶圆厂谈判】 华南地区的海光半导体,是国内晶圆代工行业的佼佼者。李凡亲自带队前往,这是谈判巡回的第一站。 会议室里,李凡与海光半导体的创始人林振海坐在对面,谈判桌上放着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