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政策支持和资源匹配。” 他举了一个例子:“中部某省会的新能源基地,从谈判到项目落地,我们用了不到六个月。” “为什么能这么快?因为当地政府有强烈的合作意愿,高校有技术储备,企业有转型需求。” “这种效率,就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第二,构建生态。 李凡接着画出一个三角形,分别标注“高校”、“企业”、“政府”。 “全国扩展,不能只是建几个厂,投点项目,这样的模式,很快会被复制和超越。我们要做的是构建生态。” 他解释道:“高校为我们提供技术,政府为我们提供政策支持,企业为我们提供市场需求。” “而星联,是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的核心节点。” 第三,长期性。 “还有一点,任何一场扩展的成功,都不是一锤子买卖。”李凡语气变得郑重。 “无论是基础项目,还是高端科技,我们必须考虑的是,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这些项目,还能不能为星联和合作方带来价值。” 【扩展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当然,扩展不只是地图上的标注那么简单。”李凡的语气带着一丝自嘲。 “这些点,看着是成就,做起来是挑战。” 第一,区域差异化。 “东部、中部、西部,每个区域的资源、需求、文化都不一样。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合作模式。” 他举例道:“东南沿海的合作,重点是高端制造和技术输出。” “中部地区,是帮助传统产业转型。” “西部,则是整合资源,构建能源基地。” “如果我们用一个模板去套所有地区,那扩展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第二,政策依赖的风险。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很重要,但政策是有时效性的,甚至会随着领导班子的更换而调整。” 李凡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要逐步从‘政策依赖者’转型为‘政策塑造者’。” “通过长期合作形成区域依赖,让我们的项目,成为地方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人才与资源的匹配。 “扩展的速度快,但我们的资源毕竟有限。”李凡坦言。 “所以,每一个新项目,我们都要从一开始,就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和资源,而不是临时拼凑。” 【文化输出与品牌塑造】 “除了硬实力,软实力同样重要。”李凡走到白板前,写下两个字:文化。 “全国扩展,不只是业务的扩展,也是文化的传播。星联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与地方政府、合作企业、高校形成深度合作的纽带。” 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段员工采访视频,说道:“这些员工的故事,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他们是星联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我们品牌的代言人。” “当星联成为一个城市经济的推动力时,我们的品牌形象就不再只是‘科技公司’,而是‘合作伙伴’。”李凡笑了笑。 “这是一个能让所有人自豪的身份。” 李凡放下手中的笔,走到窗边,望向深市的夜景。 他转身对团队成员说道:“全国扩展的意义,不只是今天的业务增长,而是为星联
铺垫一个未来——一个更广阔、更深远的未来。” 他语气坚定:“当我们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回望今天,我希望大家会说,这不是一场扩展,而是一场变革。” “它改变了星联,也改变了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地方。” 会议室里,掌声响起。 李凡环顾四周,看到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大家,接下来,是行动的时刻。”李凡轻轻挥手。 “记住,我们不只是代表星联,更是代表着一种创新、一种责任。” “让这张地图上的每一个点,都成为星联的骄傲。” 窗外的灯火与星光交织,像是为星联的全国扩展之路,点亮了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