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能不能吃下这顿饭?” “估计是试探居多。”助理小心地回答,“他们最近和国内一些企业接触频繁,可能在计划削弱我们的联盟。” “很好。”李凡淡淡一笑,“既然他们愿意开局,我们就陪他们下这盘棋。” ----------------- 李凡召集星联核心成员开会,讨论是否接受邀请,以及如何应对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新局面。 “全球新能源市场,看似是一片蓝海,实际上是群狼环伺。”李凡在白板上画出了一张简易地图。 “欧洲的埃尔科能源,技术雄厚、市场稳定,是新能源领域的传统强者。” “美国的环保动力,更擅长利用资本运作,快速占领新兴市场。” “至于日本的风神能源,他们的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已经让我们在亚洲市场感到压力。” “那我们呢?”周汉祥问道。 “我们有技术、有市场,但缺乏国际话语权。”李凡回答得直截了当。 “国内市场的联盟,虽然能稳住阵脚,但要在国际市场站住脚跟,必须要有规则主导权。” “这次柏林论坛,就是一个切入点。” ----------------- 一个月后,李凡率领星联能源的团队抵达柏林。 与联盟内的其他代表,组成东大新能源代表团,正式参加全球新能源论坛。 论坛开始的第一天,埃尔科能源的ceo,在开幕致辞中轻描淡写地提到:“新能源的未来,需要全球合作,而不是区域内的小圈子。” 这句话一出口,立刻引发了场下的骚动。 不少人暗中将目光投向李凡,显然这句话是在暗指“东大新能源联盟”的成立。 李凡却不急着反击。 他微微一笑,静静听完,然后在下午的主题讨论环节中,以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回击了对方。 “新能源领域,确实需要全球合作。”李凡从容地说道。 “但合作的基础,是尊重区域市场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东大的新能源市场,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也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 他随后用翔实的数据,展示了东大在风电、太阳能和储能技术上的最新成果。 以及联盟成立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 “我们不是要关起门来做新能源,而是希望通过更高效的市场结构,贡献更优质的技术解决方案。”李凡微微一笑。 “合作不等于吞并,竞争也不等于对抗。” “真正的赢家,是懂得创造价值,并分享价值的企业。” 这番话赢得了会场的掌声,同时也让埃尔科能源的ceo脸色略显尴尬。 然而,李凡的精彩表现,并未让所有对手退却。 美国的环保动力,选择了更直接的方式。 他们在论坛结束后的媒体采访中,公开表示:“东大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崛起,固然值得尊重,但缺乏透明的合作规则,可能会阻碍全球化的步伐。” 这明显是在挑拨东大新能源联盟,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试图孤立星联能源。 李凡看着采访视频,笑了:“这就是典型的‘阳谋’。他们不怕我们做大,只怕我们做强。” 他迅速与联盟成员商讨对策,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技术合作提议】 星联能源,主动向欧洲和东亚的一些企业,提出技术合作提议,共同开发新能源技术。 并承诺将联盟的部分技术标准,向全球开放,以消除“封闭性”的质疑。 【媒体公关反击】 通过联系国际知名媒体,以及在星联集团自有的“星语”、“星视”、“星闻”、“星联科学”等平台上,发表文章阐明联盟的理念。<
/p> 强调合作与共赢的精神,并邀请更多国际企业,参与联盟的技术论坛和资源共享项目。 ----------------- 李凡的策略很快见效。 欧洲一些中型新能源企业,对星联能源表现出浓厚兴趣。 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合作和市场分配,获取更多发展机会。 日本的风神能源,则对联盟的资源共享机制表示支持,愿意加入其中。 与此同时,星联能源在国内市场的稳定表现,也为联盟争取了更多国际声誉。 随着“绿色能源村”项目的经验在论坛上被展示,不少发展中国家主动与星联接洽,希望引入类似项目。 “这是一场持久战。”李凡在内部会议上总结道。 “国际市场的复杂性远超国内,但只要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空间。” 柏林论坛结束后,李凡带着团队回到东大。 他站在辽北县的风电场前,看着远处旋转的风车,心中浮现出更大的蓝图。 “国内市场只是基础,国际市场才是未来的舞台。”他喃喃道。 “下一步,是让星联真正成为新能源行业的规则制定者。” 寒风呼啸,风车的转动,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风云变幻。 一场更大的博弈,正在悄然拉开序幕。 ----------------- 从柏林论坛归来,李凡带着一股“斗智斗勇”的疲惫感,站在辽北县的“绿色能源村”项目现场。 冬日的寒风,让空气显得更加清冽,远处的风车旋转着,仿佛在提醒他:国内的联盟刚刚稳定,国际市场的争夺,还需慢慢筹划。 “李总,这次柏林论坛的效果不错,国际合作的意向多了好几单。”方东河走过来,递给李凡一份数据报告。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