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都市言情>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第103章 辽北新象(15.2k)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辽北新象(15.2k)(2 / 9)

后,问了一个直击要害的问题:“那这电卖了,我们用得着吗?电费能不能降?”  刘龙飞一笑:“老赵,我们不仅让你们用得着,还要用得起。”  “风电的成本比火电低,项目建成后,县里用电的价格,一定会有所下降。”  “尤其是对农业和民生项目,我们还计划推出专门的优惠政策。”  听完这番话,老赵点了点头,说道:“只要真是为我们好,我们村里人愿意配合。”  经过整整一天的谈判和沟通,星联能源和辽北县政府,最终达成了一份初步协议。  星联能源承诺,承担项目的绝大部分投资和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则在政策和资源协调方面提供支持。  双方共同成立了一个项目协调小组,由星联和地方政府的代表共同参与,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后续管理。  当晚,李凡接到了刘龙飞的电话。“李总,谈下来了,辽北县同意和我们合作,‘绿色能源村’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电话那头,刘龙飞的声音中带着疲惫,但也藏不住一丝兴奋。  李凡微微一笑,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是更大的挑战。”  “但我相信,这个项目一定能改变辽北县的未来,也会成为星联能源迈向全国的重要一步。”  -----------------  辽北县地处东北,冬季寒冷且漫长,风速稳定,但气候环境极为严苛。  项目的成功,不仅要依赖风能资源的合理利用,还需要面对极端气候带来的种种挑战。  星联能源的技术团队,深入到辽北县的多个村镇进行调研。  根据他们的现场数据,辽北县的风力条件,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些地方的风速非常理想,但由于地势复杂,风力塔的建设难度极大。  而另一些地区虽然风速略逊,却相对平坦,施工条件更好。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制定出一个高效且具备可持续性的建设方案,成为了项目规划中的核心难题。  刘龙飞召集了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特别是风能专家李昊和储能专家赵超,进行一场紧急讨论会议。  “李昊,咱们这里的风速差异比较大,建设风电场的地方不能一刀切,你们这边的规划有什么想法?”刘龙飞一开口,就直奔主题。  李昊端坐在会议桌旁,摊开手中的规划图。  然后指着上面的数据分析结果说道:“按照我们对各地风速的预测,这里的风力等级在‘四级’到‘五级’之间,这对于风电来说,已足够理想。”  “不过在辽北县的一些区域,风速波动较大。”  “如果按传统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来建,项目成本和施工难度,都会成倍增加。”  “所以,我们必须采用灵活的风电机组,考虑到可调节的功率输出和抗风能力。”  赵超,这位曾参与过国内多项储能项目的技术专家。  听完李昊的分析后,提出了自己对储能系统的考虑:“对于风能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波动性,风力发电时的电量会大幅波动,这时储能技术就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氢能储存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氢能储存,相对于传统电池技术,在容量和稳定性上具有优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风能发电的不稳定性。”  赵超的提议,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  氢能储存技术,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初步的应用,并且星联也有自己的“星联能链·氢能系列”技术。  但由于其高成本和技术复

杂性,尚未广泛推广。  如何在辽北县这个,尚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地区,利用氢能储能系统,确保发电的稳定性,成为了下一步规划的重难点。  “赵超,我们能否考虑将氢能储存系统,与风电场的建设同步推进?”刘龙飞询问道。  赵超点了点头:“完全可以,氢能系统可以与风电并网,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氢气储存,并在风力不足时,通过氢气发电提供电力支撑。”  “这样不仅能提高风电场的稳定性,还能降低系统对电网的依赖。”  “那就这样定了,风电场的建设,要以灵活机组为主,储能系统主要采用氢能存储。”刘龙飞作出了决定。  “接下来,咱们要解决的就是施工难度。”  尽管技术方案基本确定,但随之而来的施工难题,仍然层出不穷。  辽北县的地形复杂,山脉、河流和湿地交织。  一些理想的建设地点,由于交通不便,几乎无法施工。  尤其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塔架,需要高海拔的支撑。  而当地的地面土质和湿度,也增加了建设的难度。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星联团队与国内外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展开了密切合作。  寻找最适合辽北县地理环境的风电机组。  他们最终选择了,采用可调节的中型风力发电机组。  并且根据辽北的特殊情况,对塔架设计进行改进。  利用新型复合材料,大大减少了风机塔架的重量,使得运输和安装更加便捷。  同时,这种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更加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地区风速变化的需求。  然而,建设过程中,依然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辽北县的一些区域,没有完善的交通网络,重型机械的进场极为困难。  星联团队不得不依靠当地的运输团队,使用改装的车辆和滑轮设备,突破了多次交通障碍。  建设过程中,技术和工程团队成员,常常要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作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