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沮丧,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最适合的就是呆在家中。
名声对官员们而言,是把双刃剑。
“景明兄,幸亏有你!你是不知,此事若发生在五六年前,依照介甫的倔脾气,没准儿就投井或自缢了!”
……
苏良犹豫了片刻后,摇了摇头。
苏良接过信纸,上面写着一个名字:《全宋变法诸策论》。
“因迷恋女色而放弃做事准则与拒女色而放弃做事准则,没有区别,都是错了!”
三为让士大夫官员丢掉那种引以为傲的虚荣心以及惺惺作态的忠孝礼仪。
苏良想了想,将桌子上的《全宋变法诸策论》拿了起来。
苏良这番演讲让他明白,无论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都不应被其所累。
赵祯听完苏良的一番讲述,也陷入了深思。
“我建议,在没有确定可疑人的前提下,将所有举子都召入开封府,逐个盘查!一定有人看过《全宋变法诸策论》,只要严查细审,必然能找出破绽,进而找出背后的主使人。”
他们也逐渐明白了苏良的意思。
……
当朝。
他们还招供,除了那三名举子外,还有一名举子以八百贯的价格买了这篇文章。
他看向王安石,瞪眼道:“你写这么好、这么详细,做什么?”
“我的想法是,由开封府将《全宋变法诸策论》送到每名举子的手中,然后继续探查此案。待省试结束后,再传唤一些可疑的举子,进行调查。如此一来,对科举省试的影响可降到最低,你们也有充足的时间,让介甫接受此事,这不是他的过错,他无须自责!”
苏良淡淡一笑。
本届科举省试必会有涉及全宋变法之考题。
此事公之于众后,人人皆知其软肋,若有人故意针对他,败坏他的名声将非常容易。
苏良认真一看,不由得更是火大。
“此番事故,王介甫看似无错,其实是为了不犯小错而犯下了大错。”
若是前者。
近黄昏。
而那四名买文章的举子,除了自首那位,其他三人皆是脊杖六十,刺配沙门岛。
此事也使得汴京城的巡街吏员开始增多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