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章 论战(5 / 5)

个别?

方明华笑了笑。

到了后世网上比比皆是!

甚至还有人吹捧,为此沾沾自喜…

就因为这些,诗及诗人成了人们的笑柄!

但方明华不想和纠缠这个,而是反驳道:

“既然你说刚才那些浅白,粗俗的诗歌并不能代表口语诗,那么请问,现在一些人写的过于晦涩,意向的所谓朦胧诗是那就是真正的朦胧诗?!还有,北岛老师的那首《回答》,难道你真不理解前面两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敢说再过若干年以后依旧震人发聩!或许有人不知道北岛这个名字,但绝对不会不知道句诗!”

会场一片安静。

无论是喜欢朦胧诗或者不喜欢朦胧诗,喜欢北岛这个人或者不喜欢这个人的。

但都不但不承认这句诗的力量,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顿了下,方明华缓和了一下语气继续说道:

“五四”以来的新诗与传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关键是无法把中国古诗中那特有的韵味用新语言表现出来,口语就像白开水一样,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白话文。”

“我并非是贬低尚中敏的提倡的非非主义口语诗,朦胧诗的确存在许多问题,现在是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后朦胧诗时代的诗歌意象》

主体意识的觉醒…

诗学追求的转移……

语言本体的狂欢…

方明华从三个方面讲了后朦胧诗的特征。

“我们必须坚持诗歌本身的韵律美,如果没有韵律那是散文,也许是小说甚至就是一段话,但绝对不是诗!

还有,重要的话说三遍诗歌口语化绝对不意味着粗鄙,绝不能下半身写作!”

“啪啪啪”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交流结束后,刘建军对方明华说道:“小方,你今天的发言很有理论深度啊,整理一下是不是要发表?”

“对,就发表在诗歌专号上。”

“方主编,可不可以将我刚才的演讲的内容也发表在你们的诗歌专号上?”站在边上的尚中敏突然冒出一句。

大伙愣了愣,又看着方明华。

方明华微微一笑:“有何不可?两篇文章同时发!让世人去评说!”

今天也一万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