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了海贸衙门,显然以后江南的海贸,甚至整个大唐的海贸都由他说了算。 若是以前,关中距离江南太远,鞭长莫及,也不想去染指。 可现在完全不同了! 一条条的水泥路已经开始在大唐主要的官道辅开。 如今从江南到长安,若是快马加鞭,两三天就能到达。 如此一来,关中世族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块到嘴的肥肉。 特别是杨帆的大唐皇家中央银行计划,那可是颠覆了时代的认知。 一旦统一用纸币,以后朝廷岂不是掌握了经济的命脉? 江南一切的一切,所涉及到的利益太庞大,关中世家岂会放过。 而关中世家向来与杨帆不对付,又插手不了江南的事情,所以只能使手段了。 当然,这些手段不可能放在明面上。 毕竟,杨帆是李二的人。 若是明面反对,岂不是相当于反对皇帝? 作为关中世家,当然不会如此短视。 要知道,皇帝是他们最大的靠山。 之所以与杨帆不对付,只是想从皇帝手中分出一些利润。 于是乎,大家一商议,不能让杨帆在江南一手遮天。 必须派过去一个人从杨帆手里抢下来一些好处。 只不过人选并不好找。 因为这个人不仅要有一定的威望资历,又能够不惧杨帆。 想来想去,张亮就被提了起来。 所以说,此次不管是弹劾杨帆还是让段志玄起复,背后都少不了关中世家的影子。 当然,之所以提议让段志玄复出前去江南,还有另外几个原因。 一方面,段志玄的两个儿子都被杨帆弄成了残废,绝对算得上是不可化解的死仇,两人绝对不可能有同流合污的机会。 另一方面,段志玄跟随李二南征北战,为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按资历,绝对能够压制杨帆一筹。 如今皇帝既然提到让段志玄复起,显然心里也有了这样的打算。 既然事情几乎都按照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长孙无忌当然是欣喜无比。 当然,以李二陛下的英明,自然不会看不出其中的道道。 关中世家显然是利用自己重旧情的心里,让自己重新启用段志玄。 一旦自己真让段志玄南下,必然会造成一种局面,那就是——段志玄爵高,杨帆官位高。 如此以来,江南的官员该听谁的就成了一个难题,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混乱。 可若是自己不启用段志玄,不给关中世家一点甜头。 那么这些人对于杨帆的针对绝对会不止不休。 权衡利弊以后,李二陛下还是进行了妥协。 关中世家作为支持他李二登上帝位的主要力量,李二不能不考虑这些人的意见。 虽然有可能把杨帆好不容易从江南士族手中抢过来的肥肉让关中世家咬去一口,但那也没办法。 总比让这些关中世家一直使绊子好! 虽然心里有了计较,但李二陛下还是转头盯着房玄龄问道:“房爱卿有什么看法?” 房玄龄苦笑一声,说道:“陛下已经有了决定,又何必再问微臣的意见?” “不过,微臣还是那句话,江南是由驸马打开的局面,不管是派谁去,都只能是作为辅助。” “如果派去的人只会弄权,反而会导致江南大乱,甚至耽搁陛下的东征大计……” 话说到这里,李二明白了。 很显然,房玄龄也早已看透了其中的关键。 此次的弹劾,理由是杨帆对皇权的不尊重,其实归根结底是关中世家对江南这块肥肉想啃一口。 关中世家把段志玄推出来。 与其说是去皇帝派他去江南制衡杨帆,还不如说这是皇帝与关中世家对江南利益的分配。 房玄龄显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所以只是警告了几句,并不反对。 毕竟,杨帆在江南独断专行,不知道有多少眼红心热的人背地里做手脚,这样很容易让人抓到把柄。 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既然关中世家想插手江南,何不大方让对方的人进入,反而会少一些芥蒂。 看到房玄龄居然同意这样的意见,李二觉得有些意外。 不过,却与他心中大致的想法不谋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