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女生耽美>携千秋> 第五十七章 真诚是永恒的必杀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真诚是永恒的必杀技(3 / 4)

了,燕十七进宫了?”

“回禀陛下,燕公子并未进宫,是托内侍送来的。”宫人答道。

“专门送到景仁宫的?”赵宝琮有些疑惑,按说燕十七与安涟从无交集,怎会莫名其妙地深夜送来礼物,“拿进来吧。”

宫人提进来一个食盒,赵宝琮打开一看,却是一份桂花米糕。她迷惑更甚,宫人便又添了一句,“燕公子共拿来三份,陛下和祝女官也各有一份,奴婢已经拿到乾元殿去了。”

这大晚上的,宫门早已落锁,燕十七大费周章就为了给他们三人送桂花米糕?赵宝琮看看安涟,安涟亦是一脸茫然,她让宫人取一块试了毒,才对安涟说,“既然他送来了,那不如尝尝?你前段时间不是还说想念城东那家桂花米糕了吗?”

两人各拈起一块送入口中,尝着这甜丝丝的味道,赵宝琮才想到,大概是祝良夕让燕砺锋买了这桂花米糕送入宫中的。她让祝良夕看住燕砺锋的动向,也不知她用了什么办法,总之祝良夕做事比她稳妥得多,她也不甚担心。

“良夕回宫了吗?”赵宝琮又问。

“回陛下,还没有。”宫人应道。

“她是陛下的奉茶女官,入夜竟不回宫?”一旁的安涟有些惊讶。

“朕有事情交代给她做,便许她出入自由。”赵宝琮一边吃一边说,这桂花米糕当真味道不错,安涟总是能在市井中找到这般出众的小店。

“对了,”赵宝琮放下米糕,抬眼看向安涟,“你可有听说过科举?”

安涟眉毛一挑,“听过。陛下······动了科举的心思?”

“正是,朕听帝师说起中原科举取士,觉得很是不错。”赵宝琮拿帕子擦了擦手,兴致勃勃道,“寒门子弟万千,不乏天资聪慧和勤奋刻苦的,与其将官吏人选囿于世家子弟,倒不如放宽至整个大梁,一来不让明珠蒙尘,二来也能破世家结党营私的局面,岂不是一举两得?”

安涟点点头,“的确,我父亲亦十分赞赏科举这个法子。中原三国国力远超大梁,未尝没有科举的功劳在,官吏乃是治国之器,若能将钝器打磨成一把利器,那无论是文是武,便都能所向披靡了。”

赵宝琮得到了安涟的肯定答案,便愈加振奋。只是她只高兴了片刻,便又冷静下来,警惕道,“你不会······还有转折吧?”

她多多少少已摸清了安涟的习惯。此人喜欢欲抑先扬,赞赏之后,必然会紧接着反驳。她被安涟怼了多次,心中早已有预感,现在看安涟赞得干脆,便怀疑他所言恐怕没这么简单。

果然,安涟点点头,“陛下想听吗?”

赵宝琮叹了一口气,扶额道,“说吧。”

“科举虽好,但以大梁目前的情况,却不能贸然推行。”安涟正襟危坐,严肃下来,“正如久病之人不能予以猛药,贸然推行,反倒会社稷不稳。世上最难之事,要么是动人上人的利益,要么是动人下人的观念,单做任意一样,都必招致祸患,而科举则是两者皆为,只怕不单是阻挠,就连陛下安危都有大患。”

赵宝琮垂下眼,“帝师也对朕说了这些,但既然要破旧立新,朕总不能退缩。”

“说句实在话,百姓并不在意宫中是谁当皇帝,世家也无所谓皇帝换了多少茬,纵使在大梁整个历史中,陛下也只是无足轻重的一环罢了。就算陛下某日遭遇不测,那也不过是换个皇帝接着做旧事,换汤不换药,并不会让大梁有什么变化。”安涟轻笑一声,“轻举妄动真正的危害在于破坏了大梁一直以来的稳定,从上到下新旧不接,人心混乱,变动则由此而生。那时陛下撒手大去自不必忧心,但民间世家与百姓打作一团,无人服从,军政大事群龙无首······便后患无穷了。”

赵宝琮一怔。这些······倒是林焕没有对她说过。

安涟将装着桂花米糕的食盒提过来,摆在二人中间,“就像这米糕,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这家铺子四代传承,手艺愈发精进,于是整个西京的百姓都慕名而来。如果城中现在新开了一家米糕铺子,陛下觉得大家是会去买新的,还是会去买旧的?如果陛下为了推荐新的铺子而强行关了旧铺子,百姓又会作何感想?同样的道理,假使一州知州本是当地传了百年的望族子弟,在本地德高望重一呼百应,结果某年突然换成了一个科举选出的外地人,陛下觉得,百姓会服从于谁?”

赵宝琮明白了他的意思,“人多恋旧,能墨守成规便不会想去改变,也不愿担改变带来的风险。朕虽锐意进取,但百姓不愿,朕若一意孤行,便会惹得举国上下离心离德。朕自不会受什么影响,最差不过是被赶下皇位,但民间大乱,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安涟惊讶于她的领悟,眼中溢出些许欣喜,“正是如此,陛下倒是聪慧,能举一反三了。”

说罢,他又补了一句,“臣这一句是真心赞赏,没有转折。”

“朕那日与帝师促膝长谈,他虽与朕说了不少顾虑,却未曾提到这些。”赵宝琮活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