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地震造成房屋坍塌破坏,在十一月里,趁着冬的务农空闲期,由官方组建了人手对这些待建和已建的房屋结构进了优化。 刘元卓所发的珠算在这等规模的测算中,终于表出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而植到第三年又已经经过了一轮扩的棉花,早在十月里就已经完成了收获,到了十一月,便成了送抵京师大规模发售的棉衣。 以至于十二月的地震再次发生的候,众人拥着棉衣,蹲在街头,还交流了一番各家房子还挺顽强地撑到了最后。 该庆幸的是,十月和十二月的这两次震级相对来说强度都不大,比起地上建筑所受到的影响,可能还是在关中进修建的水利工程受到的影响更大些,但正好趁着冬的枯水期完成了一轮抢修,并不会对年造成影响。 这些有条不紊的举措传递到外界,无疑是让袁绍憋了一肚子的怒火。 沮授建议他趁着对方遭灾之,与其去考虑用舆论来给乔琰添堵,还不如想想如何趁着这段安稳期积累军粮、扩张军队。 按说,这些他都有在做,可耳闻安那边的动静,哪怕知对方是遭了灾厄,他从这些应变里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 想到棉花和酱油这两件从关中风到各州的东,袁绍更是觉得之前从田丰那里拿到的几样东不香了。 马蹄铁确实是好东,但休战状态下他几乎没有什么用到此的机会。 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骡子是生出来了不,却还远不到它们可以被派上用场的年龄,只能说好在按照其展出的负重能力,若是再过上个两年,便是从事农活与负载军资的好帮手。 蒜素那东到如今没个头绪,烈酒不用说了。 这些哪里比得上酱油这能入口的,和棉花这能穿在身上防寒的? 袁绍但凡在这个比较中有所犹豫,都是对他自己身上这件棉衣的不尊重。 他倒是有心让人再和田丰接触一二,看看有没有到手的新消息,能让他再想办法拉近一点两方的差距,结果他收到了另外一个对他来说堪称噩耗的消息。 随着安的发展,朝堂上空缺的官位已经越来越,所以理所出的情况就是—— 弘文馆的招募方式需要进变更。 考虑到乐平书院中的学生每年都进着惯例的月考和半年考核,以确保在学院中教授的知识能够落到实处,能选拔出学子中的潜力股,那么在安城中不妨试验一番。 但弘文馆的选拔和乐平书院中的考核又大不相,尤其需要小心错漏掉偏科选手的情况,或者是选出了一堆只重空谈的人士,所以在出题上就需要格外谨慎。 为此,在建安二年的年中,安朝廷就为此事成立了专项的考题设计小组,其中就包括了弘文馆四馆主之一的陈纪。 虽此还没有科举这样的东,但并不妨碍乔琰站在后世之人的视角上,在提出以考校之法进后续选拔的,提出了防止舞弊的办法。 因考题的形式还在推敲之中,直接将出题人关在房里达数月乃至于半年一年未免过于丧心病狂,最后改为将这些出题人由金吾卫严格监视。 作为陈纪的弟子兼助手,田丰自得到了这样的待遇。 这就暂断绝了袁绍进一步从他这里获知消息的可能。 袁绍倒不是没试过再派几个探子来,却再没有一个能有田丰的奇才程度和运气。 他能怎么办? 他只能继续搞舆论攻击。 袁绍并未意识到,从某程度上来说,他和袁术是一对兄弟还是有道理的。 他转头看向了沮授,见对方的目光并未停在面前的一堆信报上,而是看向了窗外,在收回目光的候,流露出了几分隐忧。 “公与在想何事?” 沮授回道:“公觉不觉得,今冬的气候有些反常?” 此的安有另一个人是这样说的。 灵台待诏记录下了入冬以来每一的气候风向,由任鸿呈递到了乔琰的面前。 她那句元月初一食的断言,对她而言近乎是一场豪赌,所幸她赌对了,顺理成章地接下了太史令的位置。 自今年起,天文律令、气候风云,都是需要由她率领下属记录在册,而后呈递上去的东。 考虑到国都搬迁到安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