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七年六月。
江西巡按御史程启充向朱厚熜递交了请罪辞官疏,言自己轻信罪证,不顾大局,而擅自弹劾封疆大吏,不适合做官,所以请辞,且开始为王阳明辨析,认为其没有在这个时候助叛贼谋逆的动机。
朱厚熜准了他的辞官奏疏。
而给事中汪应轸也奉旨来了江西调查,且在调查后出具了被黜知县章立梅供词说:“逆濠私书,有诏焚毁。如今私书乃章立梅伪造,而巡按御史程启充轻信被黜知县章立梅捃摭之辞,才有此奏。”
接着,吏部主事陆澄也为王阳明奏辨。
朱厚熜便确定此事不再更议,而令王阳明继续负责平叛之事,同时逮拿章立梅,进京受审。
程启充在辞官后,没有立即离开江西,而是去了庐山暂住,顺便打探叛军的消息。
他冒着官也做不了的代价,也要及时上奏涉及王阳明谋反的状告,本就是为了帮一下叛军。
不过,程启充没想到的是,在他刚到庐山暂住不久,就收到了叛乱被平定,抚州、建昌、邵武、建宁、广信诸府被收复的消息。
这是因为王阳明虽然被停职,但江西巡抚陈洪谟和福建巡抚樊继祖还是按照王阳明的建议,率兵在平洋山伏击了落入官军圈套的叛军主力。
方淮和房梁因此被生擒。
而留在建昌府的益王则选择了自缢。
对此,程启充气得拍案而起:“子宁无能!”
接着,程启充就蹲地抱头痛哭了起来。
因为,这意味着他心里最后的一点恢复他们这类清流政治理想的希望,都没了。
朝中心向叛军的大臣也自然为此伤心不已。
“到底还是被平定了。”
新任刑部尚书许赞就在没人的时候,因为知道这消息,而仰面望天地感叹了起来。
当次日上朝,左都御史周伦看见他惆怅的神色后,也知道为何惆怅。
但周伦也没有明言,只对许赞说:“杨新都走了,叛乱也平了,这一下子,陛下当更安心地施展自己的鸿图远略了,可喜可贺啊!”
“没错,可喜可贺!”
许赞讪笑了笑。
朱厚熜现在确实欢喜的很。
这不仅仅是因为叛乱到底是在一年内被平定,而再次证明,由士大夫为主导的造反就很难成功,他们没法另起炉灶。
更因为,朱厚熜收到了第一批对倭火器出售的利润收入,合计达五百余万两。
归入内帑的就有两百余万两。
恰巧,王鏊在临终时,上了一道一本,而本着天子当勤学的目的,而请天子在西苑建避暑别苑,如此可以做到暑天也能笃学听讲。
朱厚熜如今又有更多收入,便下旨在西苑建避暑殿宇。
与此同时,因为如今叛乱已平,杨廷和到死也没有再表达不同意见,天子独治已经成定居。
于是,便有谄媚之臣,如上林苑监何渊,上疏建议天子迁睿皇帝神位于太庙,方符合孝道大礼,同时请天子南巡,祭睿皇帝,而请神位回京。
因为皇帝不能每年太庙祭祖都没有皇考之神位。
朱厚熜对此下旨廷议,最终廷议后认为,睿皇帝只是追封不宜放太庙,而一直认为可以另建别庙,既全孝道,也全忠道。朱厚熜对此予以准允,且让工部部议沿途建造行宫事宜,意在明年带圣母回钟祥祭皇考而请神位。
朱厚熜在礼部尚书朱希周廷推为户部尚书后,就特简起复了夏言为礼部尚书,让其负责这些事的具体典礼流程。
于是,夏言没致仕多久,就又回到了朝堂,而且官升一级,位列七卿。
朝臣们都知道夏言迟早会回来,所谓勒令致仕不过是略作薄惩而言,本就没有断绝其政治生命的意思。
但这是朝臣们廷鞫后一致决议的,所以,也没有哪个朝臣好明着多说什么,最多暗地里惋惜一下被夏言杀死的几个翰林。
……
……
“哎!”
“为父就不该还对清流们心存幻想,而想着可以跟他们缓和一下关系,进而利于大局。”
“否则的话,现在为大宗伯说不定就是为父,而不是他夏言了。”
严嵩对夏言成为礼部尚书的事也非常耿耿于怀。
他知道,天子肯定对他之前的行为不满,才选择了让夏言做礼部尚书。
严世藩则安慰着严嵩:“父亲也不必气恼,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夏言虽说敢为陛下杀人,但其实不是真为了陛下,所以,未来还会不会一直得圣眷也难说!”
严嵩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啊!无论如何,为父不能再犯傻了,要事君以诚,不能再自作聪明!如今陛下乃明睿之君,在他面前耍小心眼,没有好处!”
严嵩虽然嘴上说着自己不会犯之前的错误,但内心还是有些失落。
当方淮、房梁、夏良胜、廖道南等被押到京师后,朱厚熜下旨对这些人廷鞫。
朱厚熜也亲自出席。
“方淮、夏良胜、廖道南,你们是文臣,孔孟子弟,为何也造反?”
朱厚熜而也廷鞫时,先问起方淮这些人来。
方淮苦笑起来,接着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