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作为福建籍官员,对提升倭国大名军事实力这事非常敏感。
他主要是担心倭患会因此在将来卷土重来。
而且,林俊现在是力主开海的官员。
他不希望,朝廷官贸通过军火贸易而对外贸易收益再次增大,进而会因此越发不愿再开海惠沿海士民。
“不售火器于倭,他们就不会想办法用别的方式拿到火器,从而重金仿造火器了吗?”
首辅杨一清这时质问起林俊来。
杨一清是坚定的禁海派。
皇商控海贸,让海贸之利,独归朝廷,迫使沿海贫民靠皇商而食,内陆士民也靠给皇商供货而取利。
而这带来的好处就是中央权力更加的大。
他这个首辅也因此跟着权力增强。
天下缙绅大户对他不得不更加尊敬讨好。
因为权力更加大的结果就意味着合法伤害天下缙绅大户利益的能力更强。
他杨一清可以不借此进行权力寻租,但天下缙绅大户则不能不因为他是首辅而更加讨好他,避免他这个首辅通过皇商压他们的货物价格,乃至不进购他们市镇的货物。
所以,杨一清在这时质问起林俊来。
林俊一时哑口,只把口中的牙齿紧咬。
这时,因原户部尚书席书去世而接替席书担任户部尚书的张璁则出列言道:“陛下,臣也不赞成出售火器给倭国大名尼子氏,因为这会加剧倭国百姓生活的艰难程度!”
“我们今日给尼子氏出售火器,明日大内氏就会来买我们的火器,接着是大友氏、北条氏、上杉氏。”
“这样下去,倭国各大名就会为强大自己的兵马,加剧横征暴敛,如此,倭国纷乱加剧不说,民众自然更加艰难。”
“而倭国不宁,对国朝而言,其实不是好事。”
“一则会让能买得起我们国朝百货的倭国豪族越来越少!”
“二则还会让更多倭人因为破产而成为盗寇,如此势必可能会再犯我东南!”
“所以,臣认为朝廷不能为贪图军火之利,让倭国纷乱加剧。”
“总之,倭国分而不乱最好。”
张璁这时说完后,林俊很是赞赏地看了张璁一眼,也跟着说道:“陛下,诚如大司农所言,为政当求安民长远之计,而非为一时之利启长远之患!如今与其为赚钱卖火器于倭人,不如开海给民以自谋生计之利,而不必一味取利于上,再拨济于下,这样一来,只会让天下大半之利中途截留于贪臣墨吏之手啊!”
“陛下是志在富民的圣君仁主,自当如臣所言,不能为利而害民,而当为民而让利。”
林俊声情并茂地说后,朱厚熜这里微微颔首。
这时,吏部尚书赵璜也跟着说道:“陛下,臣亦认为出售火器于倭人不妥,倭人好战嗜杀,给其火器,只会令其国内相残的情况更加严重,也会跟着影响我大明海疆的安稳。”
但这时,朱厚熜则问向杨一清:“徐阶说的尼子氏打算以多少价格买我们的火铳?”
杨一清忙上前禀道:“回陛下,一杆鸟铳他们愿意出黄金三两,一门子母炮,他们愿意出黄金十两。”
朱厚熜对此不觉得意外。
因为他记得历史上葡萄牙人在第一次到达倭国时,还以两千两黄金敲诈了种子岛的领主种子岛惠时和种子岛时尧父子,所以,倭人大名愿意出高价买大明火器,自然也不会小器。
只是朱厚熜在问了后,赵璜和张璁都张大了嘴。
兵部尚书李承勋和工部尚书伍文定也大吃一惊。三两黄金一杆铳,而国内一杆铳造价也才三两,这里面有着十倍的暴利,他们自然是大为惊讶。
没一会儿。
张璁就先开了口:“陛下,臣想了想,觉得只要保证吏治清明,先卖些火器给倭人也未必不是好事!”
“一则如首辅所言,我们即便不卖,他们也会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拿到然后仿制,这样还不如朝廷卖给他们!”
“如此,还能收些利来进一步研制改进本朝的火器,以保证王师在倭国能一直压制倭人;”
“二则既然倭人如此舍得出厚利购火铳,臣担心朝廷不给,只怕贪臣墨吏和奸商劣绅也会想办法给倭人卖去火器。”
“与其如此,不如让朝廷赚这一份利,还能控制火器出售的数额与种类。”
张璁这时仰头继续说道。
他是真没想到倭人如此阔绰。
但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倭人大名就是这么阔绰,因为他们不但有石见等银山还有佐渡等金山,除此之外,他们京都、关中、北九州这些地区,土地也很肥沃,且对民众的税赋征收的也很重。
而现在张璁知道倭人愿意出如此高价后,也就不得不改变了主张。
林俊颇为讶然地看向了张璁。
这时,兵部尚书李承勋也出列言道:“陛下,臣也认为可以出售一些火器给倭人,这样就能通过出售火器遏制倭人自己研制的动力,也能促进我们军匠研制的动力,另外增加的收入也能弥补朝廷打造军械的巨大销。”
工部尚书伍文定也跟着拱手:“陛下,臣附议!既然倭人愿意出这么高的价,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