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达到被天下百姓推崇敬仰的目的。
朱厚熜不排斥照着这些儒家思想来做。
所以,他即便现在已威权极大,也还是没有荒废经筵,依旧会按期让儒臣对他讲解经筵之道。
这是十五岁的嘉靖登基时,王鏊等儒臣对他的要求,喜欢他勤亲政之余,不忘勤讲学。
为此,王鏊还特地写了《亲政和《讲学两篇奏疏,在朱厚熜初登大位时呈给了他。
而朱厚熜也没让王鏊等失望,基本上无论寒暑都不废经筵。
反正他清楚,官僚们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更推崇的其实是儒表法里,不是真的要皇帝推行儒道。
因而,这些人越是在明面上给朱厚熜强调儒道,朱厚熜就越是有理由举着儒家的大旗进行改革,要真的去建立儒家畅想的大同社会,要真的去做尧舜之君,要真的去富民。
“陛下,按孟子言,要能使百姓赡养父母,能娶妻生子,能在丰年不饥不寒,能在灾年不成饿殍,就可为明君。”
“圣人这是希望君主能爱护百姓。”
童承叙回道。
朱厚熜听后点头:“善!”
接着,朱厚熜就问着首辅杨一清:“如今天下可还有饥民?”
首辅杨一清这时回答说:“回陛下,还有!光京师就还有数万饥民没有被安置!”
朱厚熜听后喟然叹息:“看来,朕还没资格自诩为明君啊,还只能算是庸主!因为不但京师有饥民,连最近派钦差去调查宗室情况后,朕才知道,原来天下还有许多宗室,竟到而立不惑之年时都还是为鳏寡之人!可见朕失德呀!”
“陛下恕罪!”
“臣没有此意,臣认为陛下已堪为尧舜一样的明君圣主!”
“京师如今虽有饥民,但到底没有再饿死人,至于宗室之不幸,非陛下之过,乃贪臣墨吏之过也!”
童承叙这里慌忙匍匐在地,叩首以答。
他不明白天子为何这么谦虚,明明相比大明以前,如今天下已经流民大减,国库也不再亏空,还岁入大增,百姓也被永免了许多税种,如匠银还有竹木抽分。
这要是换成别的天子,早就志得意满,只安心过享受丰亨豫大的帝王生活,坐等百年之后得个很好的庙号了,可偏偏当今天子还一个劲地说自己不够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