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其他类型>嘉靖承明> 250.第249章 船政学堂和官学教育改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0.第249章 船政学堂和官学教育改革!(2 / 2)

这样做会关系到科举取士的地位。

“陛下,请问船政学堂意味着同大明实政学堂、国子监、兴明书院一样,毕业就可以授官吗?”

杨一清为此问了一句。

朱厚熜道:“自然!”

“陛下,臣斗胆直言,大办各类官学,会大增朝廷开支不说,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科举之地位,使寒门更难以出人头地,如此则反不利于社稷之长治久安。”

“因为对于寒门而言,还是四书五经这种比较普及的书籍,更多掌握儒学学问的儒士更容易被他们接触到,而对于造船、理财之类的学问,他们反不及势豪子弟有机会和有财力去接触到。”

“所以,大办官学,通过官学取士,更利于势豪子弟入仕,而大不利于寒门贫家学子。”

“若要避免这种情况,那朝廷还得再兴社学,让贫家子弟先接受基础的教育,诸如算筹、经学等科,可以先让其通识掌握一些学科,然后再根据考试情况分派到不同学堂进行专门的培养,然后授官;”

“但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重朝廷在学政上的财力负担!”

“而以国朝现有财力,养宗室尚且难以使其尽皆温饱,哪里还能保证,让天下孩童不论贵贱都能先免费学习各类通识之学问,同时还养更多各学科学官呢?”

杨一清则在这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厚熜承认杨一清说的对,办新学堂,是在挑战旧的教育制度和取士制度,尤其会对科举形成严峻挑战。

而科举的意义对于家天下的大明而言,可以说是非常重大,重大到历朝历代在有科举后,没有明君圣主不重视的。

要让新教育制度完美代替科举制度,根子上也的确是需要朝廷财力进步,而能够承担起更多的教育成本。

但朱厚熜还在这时提出来,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所以,朱厚熜在杨一清说后,只问着杨一清:“照杨阁老的意思,还是应该先改税为重?如此,倒是和张孚敬一致了!”

在医院忙了大半天,没有多少时间码字,只能先四千字更新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