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才七万多两白银左右。
现在工部突然说自己去年竹木抽分收入大增,正如毛纪所言,是工部系统的官吏在自救。
毕竟朝廷眼下要因为这笔收入太少,打算直接废除该税。
而这一废,自然就让工部少了一笔收入,整个工部系统的上下官吏也少了一个借着收竹木抽分名义而敛财的名义。
所以,工部的官吏才突然说去年竹木抽分大增。
毛纪来向朱厚熜汇报此事后,朱厚熜就看向了张璁:“你去查查!”
张璁领旨称是,且又道拱手道:“陛下,臣请加都御史官,以便到地方后可以调兵核查!”
“准!”
“那朕就加你个右都御史官,督查天下竹木抽分局和抽分厂,且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朱厚熜颔首道。
他已经察觉到工部这样奏报,是为了阻止张璁加征商税,让自己的战船也造不成。
所以,他也就利用张璁要整顿税政的目的,让他去促成自己要大造战船的目的。
“谢陛下!”
张璁回了一句,且从秦文手里接过了尚方宝剑。
接着。
当天。
张璁就又从通政司拿到了内阁奉旨拟的让他去督查天下抽分局和抽分厂的圣旨。
而杨一清还在内阁颁布了此旨后对毛纪说道:“且看他张永嘉此去是死是活!”“只恐是凶多吉少啊!”
毛纪言道。
杨一清继续笑道:“也许他还没出京师,就会尝到苦头了!”
……
……
“老爷,商人们不肯卖米给我们!”
“说是因为老爷您要钞关商税,他们不愿意跟您做买卖。”
正打算买些米做炒米以备长途使用的张璁,却见自己买米的仆人拿着空袋子回来了,还说京师商贾不愿意卖米给他们。
张璁听后不由得冷冷一笑:“他们知道的还挺快!”
张璁接着就问着自己仆人:“你们没说愿意高价买吗?”
“说了!”
“但他们也不卖!”
这仆人回道。
张璁听后不由得叉腰叹道:“看样子还得借米呀!”
“不用借了!”
王阳明这时走了来,还让随从扛着一袋米。
张璁见此别脸到另一边:“你走吧,这里不欢迎你!”
“怎么,就因为我在处置大同兵变的事上没有支持你,你就要与我绝交?”
王阳明问道。
张璁掸袖正色言道:“这不是没有支持的问题,这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以为大同发生兵变就那么简单好剿吗?”
“你没带过兵,所以不清楚这里面的厉害,也不知道底下那些督抚总兵参将,到了地方会有多坏,要么贪功冒进、要么养寇搜刮财物!”
“何况,朝中大臣和边镇缙绅肯定大都也支持招抚,所以就算朝廷派了个得力的人去征剿,也会因为他们的掣肘征剿不成,要么提前泄露消息给乱兵,要么故意加倍盘剥制造更大的叛乱!”
“只要能够让你这个想加商税的官绅公敌不能成事,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坏你的事。”
“所以,陛下圣明,知道这个时候只能招抚,不能征剿!我也只能跟着支持招抚!你明不明白?”
王阳明说后就咳嗽起来。
张璁听后颔首,然后看向王阳明:“那你说,工部下面各抽分局抽分厂真有大量竹木和竹木折色吗?”
“各大抽分局和抽分厂没有!但这些抽分局抽分厂附近的大户肯定有!”
王阳明回道。
张璁笑道:“有道理!”
王阳明又道:“先去杭州和太平抽分厂吧,江浙建园子的权贵缙绅不少,竹木当最多。”
“自当如此。”
张璁说着就对王阳明拱手道:“多谢公借米!”
王阳明微微一笑,就让随从把米交给了张璁的仆人。
而张璁也在次日坐官船先去了杭州。
因有运河,从京师去杭州倒也便捷,所以,近一个月后,张璁就到了杭州。
成化七年,大明朝廷增工部属官三员,往南直太平之芜湖、湖广荆州之沙市、浙江杭州城南三处抽分。
在正德三年,加强对海外朝贡贸易者抽分后,又增加了一名御史和一名府佐贰官参与抽分管理,以达到互相制衡的目的。
而现在,杭州已是最重要的抽分之地,因为许多海外番国都从这里运木朝贡。
张璁到杭州城南的抽分厂后就派了自己从浙江都指挥司调来的兵,接管了这里,且先检查了起放置抽分厂所收竹木与折色的厂库。
抽分厂的厂库都按千字文排序。
所以,张璁也先检查到的是天字号厂库。
当晚,当张璁来到天字号厂库时,就见这里的库房里的确放置有大量竹木,不少都是一看就有上百年的上等楠木、檀木、松木。
“每个库房都有这么多吗?”
张璁为此问起陪同的御史闫维庆、抽分厂主事苏荣寿、杭州府同知龚和成来。
御史闫维庆先说道:“自然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