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其他类型>嘉靖承明> 第3章 会是好皇帝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会是好皇帝吗?(1 / 2)

第3章 会是好皇帝吗?

朱厚熜只背起手来,点了点头,像他前世下街道社区视察时一样,只对袁宗皋说:

“既然历年未发禄米皆已补发齐全,而现在王府用度也有限,且去年一场大灾让安陆州几成泽国,国中佃户都受损不轻。”

“那便下王谕,今年佃租减半!且从明年开始,国中佃租永减一成。”

袁宗皋和在场王府文武官属皆喜形于色。

按明制。

王府文官,包括长史,皆选自本地士子。

而武官自不必说,都是就藩时就跟随王府的锦衣卫子弟。

故而,王府赐田的佃农其实很多都是王府文武官员的亲友在佃租王府赐田,然后再把佃租的田进一步租佃给无地百姓。

而佃租王府赐田的文武官员们的亲友们,用后世租房的方式来比拟,就相当于二房东。

这也是为什么藩王府的官员爪牙们历来收租很积极,不惜打死佃农的原因。

朱厚熜现在减少佃租,本质上也只是让利于王府的官员和世袭护卫们,而并不能直接惠及到耕种王府田地的百姓身上。

所以,袁宗皋等藩王府文武官员们才都喜不自胜,而不是真的因为朱厚熜让利于百姓而为百姓高兴。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朱厚熜要保证自己王府的人对自己足够忠心,进而使其成为自己将来掌控天下的基本盘核心,让他们为自己的帝王路产生价值,就得先示恩于他们。

让他们知道,他这个世子得了好处后,是不会让自己人吃亏的。

人主可以刻薄,但不能寡恩。

朱厚熜也知道历史上的嘉靖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他的老师袁宗皋还是奶兄弟陆炳,都因此在数年位至显贵。

而正因为历史上的嘉靖这样做了,所以陆炳才会在嘉靖寝居之处被烧时,不惜冲入火海将嘉靖背出来。

须知,十步之内无皇权,身边人的恩典要是不给足,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

他现在减佃租就是一种名为让利百姓,彰显贤名,实为拉拢身边人的经济手段。

这样他既会让身边人满意,也会让外界觉得他是真的爱民如子,不会觉得他只知照顾身边人。

朱厚熜在这么吩咐后,喜形于色的王府官员们因而越发地期盼他能成为未来的大明天子。

在他们看来。

朱厚熜现在还是兴王世子都愿意主动降恩于他们,若是做了皇帝,只怕会降更大的恩德。

袁宗皋作为年过甲的长者,还能在明面上显出淡然之态,除浓眉微展外,面色上倒无其他变化。

但作为王府伴读、侍卫的陆松与黄锦等中年官将已不由得抿紧了嘴唇,对未来眸露期待之色。

不过,还是朱厚熜身边一校尉的奶兄弟陆炳倒是因为年少单纯,只对朱厚熜眸露敬佩之色,而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这位如同兄长一样的世子爷是真的爱民如子,将来真要是做皇帝,那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皇帝。

……

“兴世子会是一位好皇帝吗?”

京师。

杨廷和此时正于庭中仰望苍穹,喃喃自语了一句。

由于正德皇帝已处于弥留之际,所以到了需要考虑下一代天子的时候。

正如近日刑部员外郎周时望在奏疏中的话说:“圣体违和,辍朝累月,天象变异,人心忧皇。乞念宗庙社稷之重,建立国本以杜邪谋。”

言外之意就是劝正德早选宗室子而立为皇嗣。

但内阁首辅杨廷和还没有做好决定请旨选宗室子为正德皇嗣,所以对这些请定国本的奏疏皆未票拟上报。

因为杨廷和不想下一代天子继正德之嗣!

那样的话,下一代天子就会与正德皇帝有父子之名。既然有父子之名,按照三年不改父之制的儒家孝道,那新天子要改正德时的制度就会很难,就会失去道统。

而杨廷和又早已不满正德朝重用内宦和武将的制度久矣,恨不能即刻就改掉此政,重新恢复文官的尊崇地位。

当然,北宋时期,神宗驾崩后,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倒是以母改子制的方式废了神宗新法。

只是那样的话,就要让后宫干政,这无疑又违背《皇明祖训,何况文官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喜欢后宫干政,尤其是当今太后张氏的子弟并不贤,在弘治正德两朝早已声名狼藉、恶迹昭彰。

所以,杨廷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请旨选宗室子为正德皇嗣的。

他更愿意让新天子只继承孝宗皇帝弘治之嗣,以兄终弟及的名义,继承大位。

这样的话,新天子就在道义上有必要遵从孝宗之制,而可以无压力的改正德之制。

而保守文臣们素来更喜欢的就是孝宗之制。

那是一个几乎可以与两宋媲美,把士大夫抬到很高地位的时代。

不像正德朝,不但常常出现文官被廷杖的情况,还被要求脱光了打,可以说让文官尊严地位下降严重。

因而文官们做梦都想新天子重现弘治之政。

当然。

不想让正德立皇嗣,不想新天子继承的是正德之嗣的人,不只杨廷和一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