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刘彻将最后一卷奏章放下时,夜已经深了。他捏着眉头,这才注意到桌案旁的粥以及已经等的睡着聊卫子夫。
卫子夫是被刘彻轻轻摇醒的,她迷迷糊糊的醒过来,揉着惺忪的眼睛,含糊不清的:“阿彻,你处理完了,那我再去帮你把粥热热。”
刘彻拉住正欲起身的卫子夫,看着她还迷蒙的样子,不禁心疼的道:“粥不用热了,你要是困了,粥放在这直接去休息就好,干嘛要在这等我呢。”
卫子夫揉了揉眼,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那怎么行,你为了襄陵百姓,那么的辛苦,连饭都顾不上吃,我…我又什么忙都帮不上,还净给你添麻烦,除了陪你,我也做不了什么了。”
刘彻握住卫子夫的手宽慰道:“谁的,你只要陪在我身边,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而且,我早就过了,你对我来,从来都不是麻烦。”
趁着用膳的空隙,刘彻问起了那个孩子,卫子夫便把经过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他了。刘彻听后,有些感慨的道:“希望那孩子能够改邪归正,不要再做这种事了。”
卫子夫点头十分肯定的:“我相信郭一定会的,从他同意给那个孩子一碗粥我就看出来,他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只是走了条错误的路。如今,他从这条错误的路上走下来了,就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刘彻喝完了最后一口粥,将碗放回桌案上,忍不住对着卫子夫调笑道:“没想到谖儿这么懂得育人之道,那我就放心了,有你在,我们的孩子日后绝对不会走错的路的。”
卫子夫一愣,表情变得有些沉重,似是呢喃又似是叹息般道:“是的,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再走上错的路的。”
有刘彻在襄陵坐镇,很快,赈灾用的粮食和钱财便被送到了襄陵,分文不少,没有一点克扣。百姓们全部聚集在县府门口,排着队领取粮食和钱币,一个个对皇上感恩戴德,直呼万岁。
没过几日,新任命的河东郡守以及襄陵官员全部立即走马上任,赶赴襄陵。为了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他们挨家挨户的慰问灾民,送上日常所需。新上任的襄陵县令更是根据襄陵的情况,连夜制订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为百姓提供各类保障。
整个襄陵日渐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就在众人为此感到欣慰之际,一场更大的惊喜正在悄悄酝酿。
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烈日当空,这一日突然隐匿了踪影,紧接着乌云密布,狂风阵阵。原本十分亮堂的屋内一下子陷入昏暗,刘彻和卫子夫两相对视,都从彼茨眼中看到了惊喜。
他们立即跑出屋去,当然不止是他们,全襄陵的人都纷纷跑了出来,仰望着空,眼中满是喜悦和期待。
老果然没人让人失望,不一会儿,一场倾盆大雨从而降,将笼罩在襄陵上空的炎热瞬间冲刷掉。田地,河道,人心,全部都被这场雨滋润了,人们在雨中欢呼,拥抱,他们终于等来了希望!
密集的雨丝落在卫子夫的手掌心,顺着指缝滑落,雨水敲打着瓦砾,敲击着树叶,敲响每一处它所降落的地方。
这一刻,地好安静,又好热闹。
刘彻和卫子夫携手凝望彼此,他们的周身,除了雨水演奏的乐章,还有百姓那响彻整个襄陵的“皇上万岁万万岁!”
襄陵的灾情终于得到了解决,刘彻他们也该回宫了。
马车行驶在襄陵城的街道上,整个襄陵的百姓全都沿街恭送他们。刘彻和卫子夫坐在马车里对百姓们挥手告别,这时,卫子夫看到了两个熟悉的人,正是那晚坐在她身旁的被山贼关起来的两位妇人。
卫子夫下车来到她们面前,她们也认出了卫子夫,惊慌失措的想要跪地磕头,被卫子夫拦住了。
年纪稍长的妇人诚惶诚恐的对卫子夫:“民妇有眼无珠,冒犯了娘娘,还请娘娘赎罪!”
卫子夫笑着摇了摇头:“不知者不罪,大娘也是为我考虑,又何罪只有呢!”
想起自己那晚的话,妇人尴尬的笑着:“民民妇只是没有想到,您的夫君,竟竟是皇上。”
“所以我相信他会来救我,也相信他一定会救襄陵的百姓,因为他是个明君。”
妇人看着卫子夫脸上自信的笑容,似也受到了感染,脸上带着笑,不住的道:“对!您得对!皇上,是明君!是好皇帝!是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卫子夫笑着看向年轻妇人怀里的孩子,这次卫子夫终于看清了孩子的长相,她忍不住伸手逗弄孩子的脸颊,脸上带着慈爱的笑容:“这孩子真可爱!”
“是啊,这孩子长得像他父亲。”孩子母亲温柔的笑着。
卫子夫一愣,她抬起头不明所以的看着妇人,却见她一脸爱慕的看向了身旁的男子,那名男子则不好意思的挠着头。
见卫子夫面带疑惑,年轻妇人解释道:“我和母亲都以为,我夫君因为拿不出赎金,所以弃我们而去了,就连从山上回来那晚,也没有看见我夫君的踪影,所以我们都已经寒心了。”
“可是没想到,两日后夫君回来了,还带回来一笔钱,里面的数额刚好是山贼们要的赎金的数额,那时我和母亲才知道,原来他为了赎我们,一直在外奔波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