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地倾听。
“不过也不奇怪,他以前就喜欢喝饮料,家里的冰箱一半是他的饮料,一半是我的鲜牛奶。”他回忆,“我们家以前还专门有个保鲜柜放这些,有天晚上我下楼拿牛奶,没看清拿了他的什么香蕉奶,甜得我差点吐出来。”
兄弟俩相差七八岁,其实在一块儿的时间很少,尤其他训练繁忙,常年在外,好像离开家的时候哥哥还是一个不屑于带他一起玩的坏蛋,转眼便去北京上大学,两人越来越少见面。
逢年过节回家,他在外面和朋友们聚会吃饭,忙得不可开交,他就在家里敲电脑,足不出户。
“现在想想,我和他相处最多的时间还是小时候,可小时候的事我都记不清了。”
蝉声鸣叫的童年早在某一日悄然离去,留在心底的都是泛黄的画卷,模糊不清的人,黯淡无光的场景。
真可惜啊。
没有好好记住值得珍惜的日子。
许图南叹口气,收拾心情:“算了,不说这个了。”今天还有一件大事,他将重心放回女朋友身上,“从这边到我家大概二十分钟,今天我爸和阿姨、我弟弟在家,妹妹出国参加冬令营了。”
应珑看他调整得不错,也就顺着他的好意往下说:“就我们五个人吃饭吗?谁做饭?”
“阿姨,她们都是本地人,很方便。”许图南挑自己认为的重点,“我爸不笑的时候看起来有点严肃,不过他一直都是这样,你别紧张,阿姨肯定客气,放心好了,我弟弟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也不淘气,哦,对了,他叫东东。”
应珑:“有西吗?”
“茜茜是我妹妹,阿姨改嫁过来得时候她还很小,上户口就把名字改了,叫许茜茜。”
她很好奇:“她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吗?”
许图南点头:“亲爸还活着,但不怎么来往。”
难得有光明正大打听他家事的机会,应珑饶有兴趣地问:“孩子这么小就离婚?有什么缘故吗?”
“我爸妈分居到离婚,三年。”许图南讲的八卦总是很含蓄,“他们就是三年里认识的。”
“噢——”竟然挺正常。
她确认重点:“只有你们家的人吧?没有别的亲戚?”
“我和我爸说了,就自己家里先认识一下。”许图南道,“我叔叔和姑姑他们今天估计都有应酬,没空理我们。”
五人副本总是比十人副本简单多了。
应珑颔首,心里有数了。
车辆拐进幽静的街道,不多时,就到达一间略有些年头的独栋别墅,红顶白墙,十分漂亮。
车门一开,少爷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进草坪嘘嘘。
应珑不由多瞅两眼,想知道那里的草是不是比别的地方茂盛。
许图南给它解开背心的扣子,放它在院子里肆意奔跑,自己一手提果篮,一手牵女朋友进门:“爸,我们来了。”
许父在落地窗前看平板,闻言立即看过来,客气道:“快进来,外面冷不冷?狗呢?”
“在院子里跑。”许图南将果篮递给阿姨,“珑珑买来给你们的。”
许父标准客套话:“人来就好,还带什么东西。”
应珑也是标准NPC:“叔叔好。”
然后是在旁边偏厅练琴的小朋友和女主人,一大一小都过来打招呼。
“欢迎欢迎,东东,叫姐姐。”
“姐姐好。”
“阿姨好,东东也好。”
这段对话就好像副本里跳不过去的剧情动画,只能一句句念台词,走流程。
客气招呼过,在客厅落座。
阿姨端上热茶、水果、甜汤。
许父:“第一次见你,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有什么喜欢的尽管说,让图南去买。”
应珑微笑:“谢谢叔叔,这些就很好。”
许父观察了她会儿,笑着说:“本来想请你一起吃年夜饭的,人多热闹。”
女主人嗔怪:“昨天人多闹得很,今天自己家里吃多好。”
“也对。”许父切入正题,“你老家在哪里,怎么没回去啊?”
应珑当然不可能说我家二居室,回家没地方住。
“票没买到,也没有在南京过过年。”她道,“我今年刚搬的新家,总要热闹一下。”
许父问:“那怎么不叫你爸爸妈妈也过来?正好我们一起吃个饭。”
“我父母比较恋家,今年我弟弟也刚结婚,他们肯定要在家过。”所谓见家长,其实就是交代家底,应珑直奔主题,迅速过剧情,一会儿好吃饭,“他们一般不会过来南京,明年有时间的话,我带……他一起回趟家好了。”
许图南连忙点头:“对,我们说过了。”
许父问得十分仔细:“你有个弟弟,几岁了?有没有想法到南京来发展?”
“比我小三岁,他在老家有自己的工作,不会来南京。”
女主人适时道:“工作机会肯定是南京多,过来的话也能有个照应。”
应珑简单道:“他是个普通孩子,孝顺、听话,适合在老家过日子。”
她前面的对答都中规中矩,到这句话却让许父刮目相看——以他的能耐,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