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国那威严庄重的皇宫深处,女帝与冯辰溪宛如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自册封之后,便紧密地交织在楚国政治舞台的浩瀚苍穹之中,以他们的智慧、决断与深情,共同编织着楚国的锦绣未来。
每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如金色的丝线,轻柔地拂过巍峨宫殿那熠熠生辉的金顶,女帝与冯辰溪便已在御书房中开启了他们忙碌而充实的政务之旅。御书房内,静谧的氛围中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仿佛连空气都在为即将展开的国家大事而屏息凝神。
女帝端坐在那张彰显着无上皇权的巨大书桌之后,身姿挺拔如苍松翠柏,神色专注而凝重。她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那龙袍之上,精致细腻的绣纹随着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微微起伏,仿若九条灵动的蛟龙在云中穿梭嬉戏,栩栩如生,散发着令人敬畏的皇家威严。冯辰溪则身姿英挺如松,静静立于一侧。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角处绣着的银色云纹细腻而精美,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点缀其间,更衬得他气质不凡。深邃的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象,穿透重重迷雾,直达事物的核心本质。
女帝率先伸出玉手,轻轻展开一份来自户部的奏疏。只见她那如黛的秀眉微微蹙起,朱唇轻启,轻声念道:“今岁南方数郡遭遇洪涝灾害,农田被无情淹没,百姓流离失所,惨状令人痛心,粮食收成亦锐减至可怜境地。户部奏请陛下定夺赈灾与赋税减免之事,以解百姓倒悬之危。”言罢,她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满是忧虑与关切,那目光如潺潺溪流,自然而然地流向冯辰溪。
冯辰溪微微低头,陷入短暂的沉思。片刻之后,他上前一步,双手恭敬地拱手行礼,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先派遣一批精明能干、经验丰富的得力官员前往灾区。这些官员需深入灾区的每一寸土地,实地勘察受灾的具体情况,详细统计受灾百姓的数量以及他们所遭受的各种损失,务必做到精准无误。唯有如此,方能为后续的赈灾行动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随后,即刻从临近郡县调拨充足的粮食、衣物、帐篷等救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运往灾区,解灾区百姓的燃眉之急,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温暖。至于赋税减免之事,可依据受灾程度的不同,酌情处理。对于受灾最为严重的郡县,可免除今明两年的赋税,使其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受灾较轻者,亦减免一年赋税,如此,可让百姓们在艰难的岁月中获得一丝喘息之机,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女帝轻轻点头,对冯辰溪的分析深以为然。她手中紧握着朱笔,在奏章上快速而流畅地记录着冯辰溪的建议,口中同时说道:“辰溪此议甚是周全,可谓丝丝入扣,切中要害。朕即令工部尚书迅速组织人力,全力抢修灾区的水利设施。务必确保在来年雨季来临之前,这些水利设施能够焕然一新,坚固耐用,从而有效地预防再次遭受水患的侵袭。同时,着御史台选派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官员,前往灾区监督赈灾物资的发放。这些官员需瞪大双眼,严密监视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粒粮食、每一件衣物都能精准无误地落入受灾百姓之手,绝不容许有任何贪腐克扣之举。若发现有胆大妄为之徒敢于以身试法,朕必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以儆效尤。”
处理完南方洪涝这一棘手之事后,女帝又神色凝重地拿起一份兵部的密报。只见她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如水,缓缓念道:“北方边境有匈奴部落频繁骚扰,烧杀抢掠我边境村落,无恶不作,边民们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兵部请示陛下,是否出兵征伐,以儆效尤,彰显我楚国之威严。”
冯辰溪听闻此言,眼神陡然一凛,仿若寒星闪烁。他冷静地分析道:“陛下,匈奴部落生性狡黠,居无定所,且其骑兵机动性极强,来如疾风,去如闪电。若我军贸然出兵征伐,恐难以将其彻底剿灭。且我军长途奔袭,粮草补给线漫长,极易陷入敌军的游击陷阱之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臣建议先加强边境防御,增派精锐骑兵昼夜不停地巡逻边境,时刻保持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同时,大力加固边防要塞,使其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壁垒,让匈奴部落望而却步。此外,可派遣一位能言善辩、胆识过人的使者前往匈奴部落,晓以利害,向其阐明我楚国的强硬立场与强大实力,警告其若再犯我边境,必将遭受我楚国大军的雷霆万钧之打击,使其心生畏惧。若外交手段无果,再行出兵征伐不迟。出兵之时,可联合北方的一些小部落,这些小部落与匈奴部落或有矛盾,或受其欺凌,对其心怀怨恨。我楚国若能与其携手合作,共同对抗匈奴,便可使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大大增加我军取胜
的把握。”
女帝沉思片刻,对冯辰溪的策略表示认可。她目光坚定地说道:“辰溪之策,稳妥可行,尽显高明。朕命太尉精心挑选勇猛善战、智谋双全的骑兵将领,率部火速前往边境增援。外交之事,交由礼部与鸿胪寺共同商议办理,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派出一位合适的使者,肩负起这关乎国家尊严与边境安宁的重任。”
随着政务的逐步推进,女帝与冯辰溪又将目光投向了国内的商业发展领域。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