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房嘛,卖药理论上可不要什么资格。
因为他太年轻了,比诊所的四代学徒还年轻,所以病人宁愿排队等别的医生,也不要在王援朝这看病,弄的他有点小郁闷,只能拿个《神农本草经在那翻阅,顺便和整理药材的学徒聊聊药材。
这样别人就更加觉得,这是个学徒了,不晓得怎么能坐在那张桌子后面的。
结果诊所的药材,他一天就辨识完成了,因为都是常规药材,而且是加工炮制的药材。实在没有什么难度。
第二天,他直接叫郑娟把瞎子弟弟带过来,教郑光明穴位知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郑光明背穴位的时候,王援朝就跑到别的医生那边,看人家治疗。
小诊所,除了师伯,可不都是师兄?
师弟看看怎么了?
看就看吧,师兄看病开方,然后他还帮人家再把个脉,验证验证。
病人也不了解情况,让伸手,就伸手了。
师兄们也是没办法,这是师公塞过来的小师弟。
很快,一个女病人来治疗痛经的,师兄辩证寒凝之证,开了少腹逐瘀汤,能温经和逐血瘀,效果不能说不对。
但王援朝观察了病人的舌头,舌淡红,苔薄白,还有舌体胖大,这是脾虚,水湿痰饮之证。
加上诊脉也是细脉,细脉主虚证,也主湿证,脾虚自然有湿证。
所以患者不是寒凝血瘀,而是脾虚宫寒,气虚而滞则血瘀。
而且,也是因为脾虚,脾胃失和,胃气上逆,才有干呕症状。这是他刚才观察到的患者的一个不经意的小表现。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现在胃气上逆,浊气不降,停滞于中,可不就是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于是,王援朝大胆的问了一句:
“大姐,您是不是大便干燥,两三日才来一次?”
那女同志本来以为跟前面的病患一样,大医生看完了,小医生再学习一遍,看在中药材便宜的份上,费点时间就费点时间了。
结果,这小医生居然连这么私密的事都知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