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其他类型>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第6章 宋元时期的中国陶瓷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宋元时期的中国陶瓷(2 / 3)

美。与汝窑相比,官窑瓷器的胎体更厚,釉质更加肥厚,通过反复施釉的办法,令釉层极厚,呈现出如玉般的质感。开片依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裂纹自然而富有韵味,增添了瓷器的古朴之美.

宋代定窑白瓷

- 代表作:定窑白釉划花八棱大碗.

- 作者手法:以烧造白瓷着称,装饰手法多样,早期多为刻划花,线条简洁流畅,图案清晰自然,如在碗内划绘牡丹与莲花纹饰,生动逼真。北宋中期发明了覆烧方法,提高了窑炉的装烧量,但也导致碗盘口沿无釉,常以金、银、铜薄片包镶口沿加以补救.

宋代钧窑瓷器

- 代表作:钧窑月白釉紫红斑洗.

- 作者手法:其独特之处在于窑变釉色,以铜红釉料为主,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釉色变化万千,红蓝、月白、灰紫等色交相辉映,瑰丽绚烂,尤以红色名贵。此外,钧窑瓷器常带有“蚯蚓走泥纹”,这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或烧成过程中出现干裂,后又被高温下的釉液填充而形成的独特纹理.

元代青花瓷器

- 代表作:元青花鸳鸯荷花纹花口盘、元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 作者手法:采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呈色浓艳深沉,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还显现出“锡光”。绘画层次繁多,以大写意和小写意装饰为主,造型严谨、讲究对称,纹样题材丰富多样,如牡丹纹、龙凤纹等,画风豪放,体现了元代瓷器的雄浑大气与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元代卵白釉瓷器

- 代表作:卵白釉印花太禧铭盘.

- 作者手法: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鸭蛋壳,釉面透明度较弱。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常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以“枢府”铭最为多见,造型以盘、碗、高足碗等最为常见,体现了元代官方用瓷的特色.

宋元时期陶瓷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具体如下:

植物纹

- 莲花纹:莲花是佛教标志,象征“纯洁”“净土”,寓意“吉祥”。如宋代陶瓷莲花纹,造型丰满柔美,体现了人们对佛教所倡导的纯净高洁品质的向往,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当时的广泛影响.

- 菊花纹:菊花被视为“长寿之花”“雅洁长寿之君”,其花瓣繁多,寓意多子多福。在宋代,受理学和禅宗思想影响,菊花纹被广泛应用,体现了人们对长寿、多福以及高雅品格的追求,到了元代,菊花纹还可谐音“居”,表达“安居乐业”之意.

- 牡丹纹: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美誉,象征富贵、繁荣昌盛。宋元时期,牡丹纹常被用于陶瓷装饰,展现了当时社会对物质财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动物纹

- 龙纹: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封建时期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尊严。元代初年禁止民窑制造五爪缠身龙纹,可见龙纹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体现了皇家的权威和尊严.

- 凤纹:凤象征着才艺和吉祥,与龙纹搭配的“龙凤呈祥”图案,寓意着美好、和谐与幸福,常被用于宫廷或贵族的陶瓷用品装饰,彰显身份地位.

- 鱼纹:鱼与“余”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期盼。此外,鱼纹还象征着多子多孙,因为鱼的繁殖能力较强,反映了人们对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

几何纹

几何纹由各种直线、曲线、圆形等元素组成,其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寓意着理性、秩序。在宋代,这种纹样体现了当时社会所推崇的理学思想,反映出人们对秩序和规范的追求.

人物纹

- 婴戏纹:描绘儿童嬉戏的场景,寓意着多子多福、家族兴旺,同时也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生命的活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后代的期望。

- 历史人物故事纹: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等,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事件的关注.

其他图案

- 缠枝纹:其图案花枝辗转不断,寓意吉庆,又因结构连绵不断,具生生不息之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 松竹梅纹:岁寒三友象征着清高、坚贞不屈的品格,在元代,据说还表现了汉人对于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和高洁的心情.

宋元时期的陶瓷装饰图案对现代设计有多方面的影响:

审美观念

- 简约素雅风格:宋代陶瓷装饰图案追求简洁自然之美,如以简洁的线条勾勒花卉、动物等图案,体现了“大道至简”的审美理念,影响现代设计注重简约,避免过多繁琐装饰,使设计更具清新、高雅之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自然情趣展现:宋元陶瓷常以自然元素为图案,如花鸟鱼虫、山水等,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现代设计继承了这一理念,通过融入自然元素,营造出亲近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文化内涵

- 传统寓意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