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其他类型>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第5章 宋元时期的中国音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宋元时期的中国音乐(3 / 5)

手法:

- 关汉卿《窦娥冤》:

- 具体手法:在结构上,情节紧凑,矛盾冲突激烈。通过窦娥悲惨的遭遇,如被冤枉入狱、遭受酷刑等情节,一步步将矛盾推向高潮,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在人物塑造方面,窦娥这一形象鲜明生动,她善良、孝顺、坚强,同时又具有反抗精神。如她在刑场上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既表现了她的冤屈,也展示了她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又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如窦娥在骂天骂地时的唱词,生动地表达了她的愤怒和绝望。同时,关汉卿还运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马致远《汉宫秋》:

- 具体手法:以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对汉元帝和王昭君爱情悲剧的描写,展现了民族矛盾和人物命运的无奈。在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如“灞桥伤别”“雁门关外”等场景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所处的凄凉境地。同时,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唱词,如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思念之情的表达,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感世界。此外,剧中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大雁”这一形象,既象征着王昭君对家乡的思念,也象征着她命运的无常。

- 郑光祖《倩女离魂》:

- 具体手法:情节富有奇幻色彩,通过倩女灵魂离体追随情人的情节,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在手法上,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虚幻的情节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如倩女的身体在床上昏睡,而灵魂却与情人相伴,这种奇特的情节设置增加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吸引力。同时,在人物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真挚,如倩女在离魂状态下对情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情,通过优美的唱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 白朴《墙头马上》:

- 具体手法:剧情生动有趣,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墙头马上相遇并相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在手法上,语言幽默风趣,如剧中人物的对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喜剧效果。同时,通过对人物性格的鲜明刻画,如男主角裴少俊的懦弱和女主角李千金的勇敢、泼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此外,作品还运用了一些巧合和误会的情节设置,使故事更加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五、南戏:

- 作者:高明等

- 代表作及具体手法:

- 高明《琵琶记》:

- 具体手法:在结构上,情节丰富曲折,围绕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故事展开,展现了家庭伦理、社会现实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人物塑造方面,蔡伯喈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他既想追求功名,又对家人充满愧疚;赵五娘则善良、勤劳、坚韧,通过对他们的刻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无奈和挣扎。在音乐上,南戏的唱腔曲调丰富多样,能够很好地表现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性格。例如,赵五娘在诉说自己的苦难经历时,可能运用了较为哀怨、凄凉的曲调,而在表达对未来的希望时,曲调则可能变得较为明快、激昂。同时,南戏还注重与表演的结合,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等,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六、说唱音乐:

- 作者:孔三传等。

- 代表作及具体手法:

- 诸宫调:由北宋活动于汴梁勾栏的山西艺人孔三传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琵琶等。例如《西厢记诸宫调》,在手法上,它将不同的宫调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能够表现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同时,说唱结合的方式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演唱者的语言表达、节奏把握和情感投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容。

- 货郎儿:宋元时广泛流行的说唱音乐,由卖货郎的叫声发展而成。元代艺人将《货郎儿》曲牌分为两个部分,在中间加入不同的曲调,从而形成了《货郎儿》的较高形式《转调货郎儿》。这种音乐形式通常具有明快的节奏和活泼的旋律,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卖货郎的生活场景和欢快的心情。在具体手法上,通过对货郎叫卖声的模仿和夸张,以及曲调的变化,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歌词内容往往贴近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七、器乐作品:

- 作者:郭沔等。

- 代表作及具体手法:

- 郭沔《潇湘水云》:

- 具体手法:这是一首古琴曲,作者通过对潇湘水云“浪卷云飞”“影涵万象”等奇妙景色的描写,寄托了个人幽思深远的爱国情怀。在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古琴演奏技巧,如泛音、按音、滑音等,来表现水云的变幻和内心的情感波动。旋律起伏跌宕,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促,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通过对音乐力度的控制,如强弱的对比,突出了乐曲的层次感和表现力,使听众仿佛置身于潇湘山水之间,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章没有结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