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府的节堂搞一次“大排衙”,接受利中所有军政要员的拜见。
而明日,杨沅先去检阅一下驻守南郑城的军队。
这种军政府味道浓郁的地方,先向军队公示身份,本就是应有之义。
商量已毕,众文武便纷纷告辞离去。
杨沅清静下来,又思索了一番,还是把他目前的经营重点,放在了潼川路。
至于利中这边,他当然也不能一个自己人都没有。
陆游,现为礼部员外郎,倒是可以把他拉来利中,担任一个文职官员。
陈涿光是要提拔一下的。
掌书记一职官虽低权却重,可以交给陆游接任,让他先当陈涿光的副手。
至于军队这边,也得暗戳戳的先掺点沙子,杨万里就比较合适。
杨万里现任兵部员外郎,但兵部只负责后勤和厢军事务。
把他调来利中的话,以他现在的资历,不会对利中诸将造成什么威胁,还是比较容易融入的。
至于虞允文和范成大。
虞允文现任枢密院副承旨,任职枢密院制置兵马司,掌管经度防御、守边城寨及兵甲等事。
这个职位还是比较重要的。
而范成大现为崇政殿说书,给皇帝讲解经义的顾问,是天子身边的人。
所以,这两位好友不能动。
朝里有人好做官呐!
杨沅计议已定,马上提笔给皇帝写秘奏,要向他讨几个得力的帮手来利中。
杨沅才刚起了个头,还没想好如何措辞,刘大壮就来禀报:“老爷,有位大理国的杨公子,携重礼登门求见。”
“大理国?”
千里迢迢的从大理国来的人,这倒是引起了杨沅的好奇心。
杨沅收起尚未写好的奏章,吩咐道:“请他到前书房待茶,我更衣后便去见他。”
刘大壮答应一声,走了出去。
此时,太尉府西厢院里,梵清敲昏了一个青衣小帽的家丁,把他拖进了柴房。
很快,一个青衣小帽的俊俏家丁,便拿着根大扫把从柴房里走出来。
扮成了小家丁的梵清扯了扯自己的短襟,不无得意地想:“果然,白日里这太尉府的防范,会尤其松懈一些。
贫尼反其道而行之,成功的机会更大。”
她把大扫把抽掉了内芯一部分,金刚杵塞入其中重新绑紧了。
如果没人拿起它,感觉重量不对的话,一时间还真发现不了什么。
梵清扶了扶自己头上的小帽,便抱着大扫把,鬼鬼祟祟地往正院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