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代入赵瑗的立场对于此情此景进行一番分析之后,他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于是,杨沅马上补救道:“官家今日俯徇舆情,勘察民意,百官与学子,皆已痛陈利害。
其中利弊得失,还需官家权衡思量之后,慎作圣裁,以明正法典!
臣以为,朝议今日至此可矣!”
鹅王诧异地看了杨沅一眼,眼看风向已转,正该趁胜追击啊,只要大家再鼓一把劲儿,皇兄就可以顺势恢复真正的祖制了,二郎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他是以退为进?
赵璩仔细看了杨沅一眼,杨沅若有所觉,马上回了他一个眼神儿。
赵璩顿时明白过来,二郎是认真的。
虽然不理解杨沅为何要这么做,但赵璩相信杨沅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赵璩马上道:“官家,文武百官和上书的太学生们都已阐述了各自的见解。但兹事体大。
官家总揽乾纲,政自己出,更该慎作决断。因此,臣亦以为,还请官家三思,而后行之,更为妥当!”
赵瑗眉头微微一皱,这是增强皇权的事情,他也求之不得,恨不得马上做出改变。
眼下形势大好,何必节外生枝?
不过,他自然不便显出迫不及待的意思来,想了一想,便点头道:“众卿所言,各有理据,朕已悉数知之。此议,待朕思量之后,再作裁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