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历史军事>临安不夜侯> 第435章 我就说两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5章 我就说两点(3 / 4)

灾荒赈济,看似与兵政、缉捕不相干,可两者却是相辅而成的。

没有乡兵民壮的配合,没有对抗法者的缉捕,则事情就很难顺利完成。

而堂事裁决、刑狱讼断则不然。

它和缉捕侦破,是先和后的关系,并不同时进行。

刘通判那边缉捕罪犯,再交给杨某堂事裁决、刑狱讼断,还可解了刘通判的后顾之忧。

这第二嘛……”

杨沅笑了笑道:“想必诸位也都听说了,官家正对台谏官进行改制。

立法、司法、行政将三权分立。

我州府之六曹和县里的六房,都是仿照朝廷制度而设,上下一理。

如今,朝廷要改革台谏了,那州府县要不要改呢?

我看,是要改的。

临安府是大宋‘行在’,就在天子脚下,如果要改,临安显然是要最先改的。

我等先行一步,把缉捕和审判分开,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分工合作。

官家知道了,也会赞赏乔府尹和刘通判做法的。

不知二位觉得杨某所言可有道理?”

乔贞一脸的若有所思,抚须沉吟,就是不表态。

杨沅看向刘以观。

刘以观是法务出身的官,和程序员习惯于通过严密的代码和逻辑和机器打交道,思维方式渐受影响一样,他也习惯在是和否、对和错中讨论问题。

杨沅这番话还用上了他之前搪塞杨沅时所用的理由,实在无从反驳。

刘以观便急急想着对策,缓缓道:“杨通判所言,倒是这么个道理……”

杨沅不等他说完,便转向乔贞道:“刘通判认可下官的看法,不知府尹意下如何?”

乔贞马上道:“啊?本府没有问题!如果你们觉得没有问题,那就这么定了吧。”

刘以观一口气儿憋在喉咙里,脸孔胀如鸡冠。

杨沅也不给他反应时间,立即转向张宓,微笑道:“张通判。”

张宓刷地一下坐正了身子。

他可是眼看着刘以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

他也不知道杨沅看中了他瓜田里的哪个瓜,因此格外紧张。

张宓谨慎地道:“杨通判请讲。”

杨沅道:“晏通判之前主要负责州院庶务、邮传承发、署内考勤、丁户管理以及民生慈善。

这些事嘛,劳神费力,繁琐庞杂。

杨某年轻一些,这些琐碎之事就多承担些,不劳烦张通判了。

毕竟,张通判负责兴学、科举、府志、教化、礼仪、祭祀、节庆,多是形而上的事务。

这些事至关重要,杨某怎好用杂务庶务再分张通判的心神呢?不过……”

听到“不过……”,张宓下意识地绷紧了身子,沉声道:“不过怎样?”

杨沅正色道:“不过,丁户管理这一块,杨某觉得,也应该划归张通判才是。”

乔贞、刘以观、张宓听了齐齐一怔。

把丁户管理划给张宓?

杨沅的格局这么大的吗?

晏丁之前负责的都是权力不大、油水不多,事情繁琐的杂务庶务,唯独丁户管理这一块例外。

这一块是有实权的。

大家也是觉得不能一点实惠都不给晏丁。

万一激怒了那个老家伙,宁可带病坐衙,跟他们死磕,那就不好了。

结果,杨沅拱手让出去了?

看他刚才从刘以观嘴里叨走一块肥肉的样子,也不像是这么大方的人呐!

杨沅道:“正如刘通判方才所言,相关事务不宜分割。

张通判负责兴学、科举、府志、教化、节庆,试问,这其中哪一样离得了丁户人口?

所以,丁户管理,理应归张通判负责!”

张宓晕了。

就像对面的将军敲响了战鼓,挥军掩杀而来。

他刚要张弓搭箭来一轮齐射,对方却给他来了一个纳头便拜,一下子把他的腰给闪着了。

张宓生恐其中有诈,一时间面对杨沅丢出来的这块大蛋糕,竟然不敢答应。

杨沅又转向乔贞道:“乔府尹觉得呢?”

乔贞马上道:“啊?本府没有问题!如果你们觉得没有问题,那就这么定了吧。”

杨沅道:“张通判老成持重,如今负责兴学科教等形而上之事,正是府尹知人善任。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张通判执‘道’,杨某刚做执政官,正是需要历练的时候,杨某就来执这个‘器’好了。”

张宓提心吊胆地道:“杨通判的意思是?”

杨沅道:“临安府大小瓦子勾栏,所歌所舞,所说所演,这方面的审核批准,杨某可以负责。”

朝廷对于寺观尚且成立专门的衙门管理,对于勾栏瓦子,岂能完全放任?

自然也是有审查管理的。

比如女子相扑,你如果暴露的太厉害,府衙里专司这一块管理的官员,就可以有伤风化为由进行制止和制裁。

不过,这个时代的士大夫最看重的还是上层的礼教事务,对于底层民众娱乐的这一块内容并不看重。

他们所理解的教化,依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