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新能源的市场,正在被光伏和风能逐渐蚕食。 我们的核聚变技术如果能够商用化,完全可以填补这片市场空白,而不是和传统能源硬碰硬。” 他转身看向杨庆华,声音更加坚定:“至于投入问题,我想问,你们是希望星联继续做技术领先的追随者,还是成为规则制定者?” 杨庆华被这句话问得一愣,但他很快反应过来,点了点头,“李总,您的观点没错。但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更清晰的财务模型,至少要保证初期投入,不会拖垮其他业务线。” “没问题。”李凡挥了挥手,全息屏幕切换到另一组商业模型。 “初期的商用落地计划,会采用‘区域试点+分布式应用’模式。 试点地区的核聚变反应堆,将主要服务于工业园区和高能耗企业,通过能源直供的形式,缩短回报周期。” “这样确实能分担一部分风险。”杨庆华点头,目光开始变得轻松了一些。 另一边,一位能源领域的外部代表,提出了新的问题:“李总,星联的技术优势毋庸置疑。 但问题是,核聚变的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很容易引发市场的不信任。 合作方会担心技术垄断,政府也可能对你们的市场份额提出限制。” 会议室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不少人皱起了眉头。技术垄断的隐忧,是所有高科技项目无法绕开的难题。 李凡却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从容:“垄断?如果星联要垄断,就不会提出‘星联绿色能源生态计划’。” 他一挥手,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规划图,标题写着:“星联绿色能源生态计划”。 “我们会开放一部分技术专利,与更多能源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设核聚变反应堆的分布式应用网络。 星联不会直接控制所有节点,而是作为技术支持方和平台提供方,形成一个透明、高效的能源生态体系。”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般扫过会议室:“技术垄断,是为了短期利益。技术共享,才是为了长远的规则制定权。 我们要的不只是市场份额,而是行业话语权。” 一阵沉默后,坐在角落的一位政府代表开口了,语气中多了一丝钦佩:“李总,这个计划如果能落实,将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能源革命。 我会向上级汇报,推动政策支持。” “谢谢。”李凡点头致意,随后环视全场,“各位,还有疑问吗?” 高管们和合作方低声交流了片刻,最终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会议结束后,李凡独自留在会议室中,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望向远处的城市。 外面灯火辉煌,夜色深沉。 郑开明推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轻松:“李总,看来你的计划已经说服了他们。” 李凡没有回头,只是淡淡一笑:“说服他们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核聚变商用化,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这是改变全球能源格局的机会,我们必须赢。” 窗外的灯光映在他的脸上,让他的身影显得尤为坚毅。 夜晚,星联总部顶层会议室的灯光柔和却明亮,窗外的城市灯火映照在玻璃墙上,像无数颗闪烁的星星。 李凡站在会议桌旁,手里端着一杯刚刚泡好的绿茶,低头翻阅着郑开明递来的最终技术报告。 “72小时稳定运行,输出功率超过预期,转化效率提升15%......”他缓缓念出报告中的关键数据,语气中听不出情绪波动,但每一个字都像是对未来的确认。 郑开明坐在一旁,脸上掩不住的兴奋。 他已经向李凡
汇报了所有关键成果,但此刻还是忍不住开口:“李总,您知道吗?当实验数据稳定下来的那一刻,我几乎快哭了。十多年啊!”李凡放下手中的文件,微微一笑:“我理解。可控核聚变的商用化,不只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郑开明点点头,目光闪烁着憧憬:“李总,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成功商用化,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李凡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投向窗外璀璨的城市夜景。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能源,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运行方式。而核聚变的意义,不仅仅是能量的来源,它是我们与资源稀缺的彻底决裂。” 他转头看向郑开明,目光如炬:“想象一个没有能源短缺的世界。电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没有碳排放,没有能源战争,没有贫富之间的能源鸿沟。世界会变得更高效、更公正。” 郑开明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但很快又皱起眉头:“可您知道的,这种技术一旦落地,必然会引发全球格局的剧烈变化。 那些依赖传统能源的国家,甚至一些跨国能源巨头,可能会视我们为眼中钉。” 李凡嘴角扬起一抹冷笑:“虽然我们很强,但是,我们反而要做得更快,快到他们来不及反应,快到核聚变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 毕竟我们也怕他们在绝望情绪的驱使下,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他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不过,单靠我们是不够的。 星联要开放一部分技术,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进入生态,让核聚变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而不是某一家企业的独占优势。” 郑开明挑了挑眉:“开放技术?李总,这还真是您的一贯风格。” 李凡转身靠在椅背上,语气轻松却透着坚定:“开放技术,不代表放弃控制。我们要做的是制定规则,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