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编辑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仅仅是修复遗传病的问题,而是让人类从基因层面,获得前所未有的健康与进化可能性。” 他的手一挥,屏幕切换到几个实际案例: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罕见遗传病、增强免疫系统、延缓衰老的成功实例一一呈现。 台下传来一阵低声的议论,有人表现出惊叹,也有人眉头紧锁。 李凡顿了顿,接着说道:“基因编辑技术能让我们战胜疾病、延长寿命,甚至重新定义人类的身体极限。 过去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在提升生产力,而这一次,我们提升的是人类本身。” “这太惊人了!”一位欧洲科学家低声感慨,“这是突破生物学壁垒的伟大时刻!” 然而,不等掌声响起,一位伦理学家站起身,语气中充满质疑:“李总,您所描述的未来听起来很美好,但我想问,基因编辑是否会变成一场新的灾难? 如果技术落入私企或个人之手,会不会引发滥用和不可控的后果?” 话音刚落,现场的气氛微妙地紧张起来。一些学者频频点头,显然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 李凡看向那位伦理学家,目光平静如水。 他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微微一笑:“您提出了一个好问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点我从不否认。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掌控这把剑。” 他走到全息屏前,轻轻触碰了一下屏幕,一张世界地图展开,标注了各国基因相关法律的现状。 “我们不能因为技术存在风险就拒绝它。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它会取代手工业;互联网普及的时候,人们担心信息会失控。 还比如在最近这几十年间,我们星联推出或主导的种种技术突破和应用,不胜枚举。 可最终,这些技术都改变了世界,而不是被恐惧所埋葬。” 他转身看向台下:“基因编辑也是如此。风险存在,但回避不是解决办法,建立规则才是。” “规则?”另一位来自北美的经济学家冷笑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不屑。 “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如果星联掌握了技术和规则,其他人是不是只能被迫接受你们的标准?” 这番话掀起了另一波争论。一些人对星联的主导地位表示担忧,认为这样的技术,集中在单一企业手中,可能导致新的不平等。 李凡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语气也多了一丝力度:“我们提出的规则,不是为了垄断,而是为了避免混乱。 基因编辑的普及,必须有清晰的法律框架和技术边界。否则,这项技术的未来只会是一片战场。”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星联并不想控制一切,但我们必须引领方向。这不是野心,而是责任。” 争论仍在继续。 一位来自南美的生物学家站起来,带着些许疑虑地说道:“即便我们能解决技术和规则的问题,但基因编辑真的能普惠所有人吗? 或者说,它会不会成为富人的专属特权?” 这一提问让现场再次安静了下来。一些与会者低声议论,有人点头,有人皱眉。 李凡微微一笑,语气中多了一丝笃定:“这正是星联提出‘基因红利计划’的原因。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降低成本,让基因编辑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人人可享的基础服务。” 屏幕切换到一张计划草案,其中列举了多项普惠性政策,包括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支持、低成本的基因治疗方案,以及全球基因数据库的共享机制。 “基因编辑的未来,不应该是新的阶级分化,而是社会进步的工具。”李凡环视全场,声音铿锵有力。
“星联承诺,所有技术的应用,都将以普惠为基础。这不是妥协,而是我们的使命。”这番话,让现场的讨论趋于缓和。 一些代表点头表示认可,但也有人依然面露怀疑。 李凡看着这些反应,心中十分清楚未来的战况会更加激烈,毕竟星联已经经历过太多次了。 峰会结束后,一些学者和政府代表,主动找到李凡,希望深入了解星联的“基因红利计划”。 但同时,也有不少媒体,开始对这项技术和计划提出批评,认为星联试图以基因技术手段,重新定义人类的未来,甚至以此决定部分人的生死。 夜晚,李凡坐在星联总部的办公室内,透过落地窗俯瞰着城市的灯火。 他的脑海中,闪过峰会上的每一场争论,每一个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基因编辑,不只是技术,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低声自语,目光深邃,“如果我们不掌握未来的方向,就会被它拖入混乱。” 他端起桌上的咖啡,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暗自发誓,无论是争议还是质疑,星联都将带领人类,迈向这场未知的进化之旅。 夜幕降临,星联总部的高层会议室灯光明亮。 这里聚集了来自全球的顶级科学家、生物工程公司负责人,以及少数几个关键政府代表。 李凡坐在长桌首位,手边放着一杯未动的咖啡,身后是流光溢彩的全息屏幕,映衬出他深邃而冷静的面容。 会议刚刚开始,李凡的开场白简短有力:“各位,刚刚的峰会只是一个开始。基因编辑技术能否推动人类进化,取决于我们如何行动。” 全息屏幕展开,显示了一份详尽的计划模型,标题赫然写着:“健康生态圈——普惠基因优化计划”。 李凡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与会者,接着说道:“我的构想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套基于基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