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区瞬间被网友的热情淹没。 活动开始后,星联收到了无数的投稿。 一位非洲的少年,用废旧零件搭建了一艘“月球登陆器”,虽然粗糙却充满创意; 一名法国画家,用油画描绘了“广寒宫”的壮丽场景,被网友称为“月球上的《星夜》”; 甚至还有一群工程师,写了一段绕口令,用公式和数字押韵,表达对星际探索的向往...... “李总,这是前几天收到的投稿合集。”秘书递来一份文件,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还有更多的作品在路上。” 李凡翻了几页文件,作品的多样性让他大为惊叹。 一幅幅图画、歌词和视频,仿佛将月球基地的冷冰冰的工程计划,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当天晚上,李凡站在太空电梯的观景台上,录制了一段简短的讲话。 “技术是骨骼,文化是血肉。”他面对镜头,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 “《广寒宫进行曲》让我们看到,太空探索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心灵的远征。” “星联的目标,不只是抵达月球,更是将人类的目光带向星辰大海。 感谢每一个为‘星语传递’贡献创意的人类同胞,你们的梦想,正在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动力。” 画面定格在夜空中的太空电梯,以及升起的明月。 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广寒宫进行曲》的旋律。 李凡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坚定而深远:“技术让我们到达,但文化让我们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