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渴望。 凯瑟琳·布朗: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机器人专家,曾为多家顶尖企业设计全自动化生产线。她微微抿嘴而笑,透出一股睿智与自信。 程宇飞:国内顶尖航天技术工程师,带领团队研发了多项火箭推进技术。他身形挺拔,眼神坚定,对未来的计划充满期待。 庄灵萱:心理学专家,专注于极端环境下的人类行为研究,曾参与南极科考基地的心理支持项目。她站在人群边缘,目光不时扫过每一张面孔,仿佛已经在观察团队的化学反应。 台下的人低声议论着,有人压低声音:“我的天,星联这次动真格了。一个火星研究小组,光核心成员就这么豪华!” “别说了,听听李总怎么说吧。”旁边的人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一句话。 “这次的招募竞争异常激烈。”李凡停顿片刻,看向台下,“我们收到了来自全球上万份申请。你们中的每一位,都是从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有人在下面轻笑,有些腼腆地低下头,而更多人挺直了腰板。 他们知道自己很优秀,但能被星联选中,仍是一种巨大的荣耀。 李凡话锋一转,声音多了一分严肃:“不过,接下来的路不会轻松。火星计划不是一场实验,它是一次对人类认知极限的挑战。 你们将面对未知的环境、复杂的任务,还有无数难以预见的问题。” 他顿了顿,露出一抹微笑,语气忽然轻松起来:“当然,面对这些问题,我相信你们会解决得比我还快。毕竟,我可是站在这儿负责鼓劲儿的。” 台下一片笑声。有人小声调侃:“李总还挺幽默的。” 另一人点头附和:“是啊,不愧是能让人既紧张又放松的大佬。” 笑声渐渐平息,李凡继续说道:“各位,你们不仅是研究员,更是探索未来的开拓者。 火星研究的每一步,都将定义人类未来的可能性。 我们不是单纯为了科技,也不是单纯为了商业,而是要为地球之外的人类文明打下基础。” 屏幕切换,画面显示出一个模拟的火星基地——圆顶建筑、自动化设施、能源站,还有一排排太阳能板。 那是星联的初步计划,未来火星基地的雏形。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李凡向台下抛出问题。 “建立火星基地!”艾伦·莱曼第一个开口,声音洪亮。 “更重要的是,让人类在火星上活下去。”凯瑟琳·布朗补充道。 李凡点点头,眼中闪过欣赏:“没错。不仅要生存,还要让那里变得宜居。火星,不只是地球的备选,更是人类未来的可能性。” 这番话让所有人深受触动,心中涌起一种无法言喻的责任感。 有人握紧了拳头,有人默默深吸了一口气。 会议结束后,研究小组的成员们,三三两两地交流起来。有人和新队友交换联系方式,有人围在一旁讨论基地设计的细节。 程宇飞凑到李凡身边,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李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领域的顶尖人物聚在一起。能参与火星计划,简直像做梦一样。” “这不是梦。”李凡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这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程宇飞点点头,转身离去。 李凡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他知道,这份未来承载着太多的期望,也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站在窗前,他看着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心中默念:“地球从未是终点。火星,是新的开始。” 晚上,星联总部最高层的会议室内,几十双眼睛紧紧盯着会议桌中央的屏幕。 屏幕上,火星的三维模拟图缓缓旋
转,红色的沙漠、巨大的峡谷、甚至那微弱的大气层都被精确地展示出来。空气中充满了一种隐隐的紧张感,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未来几十年的人类发展进程。 李凡站在屏幕旁,手中拿着一支激光笔。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所有人,随后指向屏幕上的一片区域:“这里,是我们初步选择的基地位置。靠近赤道,地形平坦,风暴相对较少。 但问题在于,这片区域的水资源可能非常稀缺。” “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我们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李凡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坚定。 “第一,火星资源的采集技术。这不只是开采矿产,更重要的是找到水源。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资源获取系统,那么基地的存在也毫无意义。” 方东河立即接话:“资源采集技术是我的责任。我们已经在研究,如何将现有的月球采矿设备‘星域采掘者’,改装成适合火星环境的版本。 同时,我们可以引入自动化无人采集系统,减少人力需求。” 李凡点头:“很好,但别忘了效率。我们必须确保这些设备,能够在极端条件下长时间运转,同时具备高效的能源使用能力。” 他转向凯瑟琳·布朗:“凯瑟琳,第二个任务交给你——基地建设的优化。我们需要一种模块化、可扩展的方案,同时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初步搭建。” 凯瑟琳抿嘴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没问题。模块化基地是我的专长。 我会设计一种能由机器人完成组装的方案,甚至可以利用火星上的材料,减少从地球运输的负担。” “很好。”李凡的目光微微柔和了一些,但语气依然冷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期人类生存环境的实验模拟。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