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联信息的研发中心,今天格外热闹。 方东河踩着一双舒适得像拖鞋的运动鞋,站在会议室的白板前。 一边挥着手里的记号笔,一边努力讲解:“兄弟们,关键就在这里了——卫星间的分布式协作!” “你们看,这个计算模型一旦跑通,数据传输速度嗖嗖的,比网线还快,延迟嘛——低到你怀疑人生!”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只有一位年轻工程师忍不住嘀咕:“方总,这个说起来简单,跑得起来吗?” 方东河眉头一挑:“怎么跑不起来?咱们可是星联的核心部门——星联信息!” “别总想着‘别的公司都失败了’——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挂着buff的玩家!” 气氛稍微活跃了一些,但投影仪上的模拟数据却不太给面子。 屏幕上,一个个小红点代表卫星节点,明明应该连成流畅的线路,结果却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东倒西歪。 “你看,”年轻工程师小声嘟囔,“我就说吧,跑不起来。” 这时,李凡推门而入。 他一手拎着咖啡,一手夹着几份打印材料,随意地扫了一眼投影仪的画面,嘴角微微一扬:“看着不太行啊。” 方东河闻声,转头看他,眼神里还透着一丝小委屈:“李总,不是我们不努力,是这玩意儿本来就难。” “卫星之间的延迟,加上计算分配问题,谁都没解决过!” 李凡喝了一口咖啡,嘴角挂着笑:“延迟高是吧?分布不均是吧?资源调度难是吧?” 他说着往椅子上一坐,双腿翘起,摆出一副“你们尽管说,我听着”的架势。 “对啊!”方东河摊开双手,“我们用了现有的所有算法,连高性能算力都上了,还是......” “问题就在这儿。”李凡把咖啡杯往桌上一放,指着屏幕上的红点,慢悠悠地开口:“你们算得太硬了。” “硬?”方东河懵了,“什么意思?” 李凡笑了笑,“分布式系统嘛,核心是‘动起来’。你们的节点像死宅,不动脑、不挪窝,能跑通才怪呢。” 他话音一落,会议室里有人笑出声:“老板,这比喻可以的!” 方东河皱眉,开始琢磨:“那你的意思是——” 李凡不急不缓,从包里拿出一张他手绘的草稿纸。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公式和箭头:“我有个思路,资源分配不能靠固定优先级,而是动态调度。” “这个架构设计,我借用了一些新概念,你们试试。” 众人凑上去看,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 但随着方东河越看越兴奋,眼睛瞪得像铜铃:“这......这像是某种进化版的多任务管理系统?” “不对,这种计算分布的动态调整,难道是......” 李凡微微一笑:“是个启发。细节你们研究去,我就提个方向。” 方东河猛拍桌子:“方向对了就有希望!大家别愣着了,赶紧按这个思路跑模拟!” 投影仪上的画面很快更新,红点之间的连接线开始有序闪动,原本的杂乱无章渐渐变成了一幅精致的网状结构。 几分钟后,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延迟降低45%,资源利用率提升30%。 一时间,会议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有人兴奋地喊:“行了,这下子,谁还能说我们不行?” “别高兴太早。”李凡悠悠开口,“这个只是模型,真上天的时候可没这么友好。” 他转头看方东河,语气却带着信任:“但你们肯定行。” 方东河笑得像个孩子:“那必须的!” 这时,那个年轻工程师,又小声嘀咕了一句:“老板总是这么轻描淡写,结果次次都能点中关键......” 李凡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我这不是轻描淡写,是叫‘自带外挂’。行了,干活去吧,这波模拟通了,接下来该忙的更多了。” 会议散了,方东河看着背影渐远的李凡,感慨地嘟囔:“李总在过去几十年里,是真的每到关键时刻,就放出点‘好东西’。” 小小的会议室里,藏着改变未来的火花。 次日,星联信息的高层会议室,一场关于“分布式智能网络”的讨论会,气氛热烈到快掀了屋顶。 会议刚开始,荆明光(星联信息cto)就毫不客气地扔出一份报告:“问题很明确,咱们得把人手分成三组,一起‘干’。” “任务这么重,不分工是不可能完成的,咱得学学团战里的职业搭配——有人很肉,有人输出,有人控场。” 投影仪上跳出一份三分法分工图:<!--</p-->
p> 第一组:硬件优化——目标是让卫星在太空极端环境下,也能稳如老狗。第二组:算法开发——负责设计高效的分布式调度模型,确保算力随叫随到。 第三组:通信协议——搞定卫星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一致性,说白了,别“掉链子”。 听完这分工,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倒是没啥意见,可偏偏负责硬件设计的老王皱着眉。 简直一脸生无可恋:“荆总,这第一组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啊?卫星硬件优化,材料、结构、散热、防辐射......全都是坑,谁接谁头大。” “你别说得这么丧好吗?”荆明光笑了,“硬件难是难,但这是重中之重。你不硬,别的都没法玩。” 老王叹了口气:“行吧,硬就硬,干就是了。” 他虽然嘴上抱怨,手却已经拿起了分组清单:“不过,方总,咱也得实话实说,硬件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