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会就别整那种干巴巴的流程了,咱们今天走点接地气的路线。” 李凡推开会议室门,手里还端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随手把文件丢在桌上,整个人一派轻松。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这种轻松背后,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会议室里一片热闹。 方东河正对着屏幕讲解数据,周汉祥坐在一边翘着二郎腿,嘴里时不时冒出一句损话。 小赵和其他工程师,则埋头整理设备记录,时不时对着屏幕发出低声的感叹。 “东河,先说说你的结论吧。”李凡坐下后,语气不急不缓,但眼神已经扫过了每个人。 方东河点点头,把投影屏一切,数据表格跳了出来。 他站在屏幕前,语气专业:“供氧系统备用模块的问题,是这次的核心教训之一。” “主要是兼容性不足,导致在切换过程中效率低下,直接拖延了应急反应时间。” “兼容性不足?”周汉祥挑了挑眉,“讲直白点,就是‘东墙’的砖搬去补‘西墙’,结果发现砖不对尺寸呗。” “差不多这个意思。”方东河无奈地笑了笑,继续道。 “还有冷却系统的问题。那条破损管线,材质太老旧,泄漏问题早该暴露,结果却被掩盖了。” “所以,根本问题是系统检测不够智能。”李凡直接点破,“连这种问题都发现不了,是不是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设备监测算法了?” “李总,你别只怪算法。”周汉祥插嘴道。 “关键是那修复工具,真有点像山寨货。那天小赵他们用得满头大汗,结果效率真是感人。” “周总你是不是都想直接用502了?”小赵忍不住笑出声,随后又迅速正色。 “不过周总说得有道理,那工具确实不太给力,设计思路上还有改进空间。” “工具问题是其次。”方东河接过话头,神色认真,“最让我担心的是,我们应急反应的整体流程,还存在不少漏洞。” “这次是救援,时间和精度都要求极高,但我们的团队明显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 李凡轻轻敲了敲桌子,会议室的声音逐渐安静下来。 “东河总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不够。”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语气平静却有力。 “我们不是为了证明星联的技术有多先进,而是要确保以后这些问题永远不再出现。” “李总,这话说得好听,问题是......”周汉祥摊了摊手,“我们现有技术已经够强了,再优化,是不是有点过度内卷了?” “你觉得够强,那是因为对手还没让你翻车。”李凡一针见血地怼回去,随后站起身,走到屏幕前。 “救援不是终点。我们现在的技术能救命,但不能保命。” “想明白这个差距了吗?”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随后方东河点头表示认同:“确实有这个问题。救援技术只能治标,要彻底解决问题,还得重新设计核心逻辑。” 李凡点点头,看向其他人:“大家都表个态,是继续改进,还是维持现状?” “改啊!”小赵最先举手,语气带着兴奋,“不就是再多加班嘛,我拼了!” “行吧行吧,那就卷起来呗。”其他技术人员嘴上嘟囔,但语气中已经带上了干劲,“李总都这么卷了,我们还能咋样?” 气氛轻松了许多,李凡微微一笑。 随后敲定:“从今天开始,成立专项小组,着手解决兼容性、冷却系统和工具改进这三大问题。” “收到!”所有人齐声回答。 会议结束时,李凡停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仍在讨论的团队,心中暗想:这不是简单的优化,而是为下一次更大的挑战铺路。 星联总部,研发中心。 凌晨三点,整栋大楼灯火通明,远看像个不会休息的巨型怪兽。 实验室里,方东河的工位,成了整个研发团队的“集训营”。 他一边盯着屏幕上的调试数据,一边挥着手招呼身边的工程师:“喂,小赵,冷却模块的管线建模搞定了吗?” 小赵端着一杯已经冷透的咖啡,顶着黑眼圈回答:“刚跑出来,模拟结果还差点意思,我觉得......可能得重新调整材质参数。” “又调整?兄弟,这都第五版了。”旁边的工程师阿飞抱怨道,“你这效率,能不能快点?我这边等你结果才能测能耗呢。” “都别吵。”方东河揉了揉眉心,瞪了他们一眼,“熬夜‘内卷’没问题,但内耗就算了。” “调整参数的事交给我,你们去处理下一步。”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脚步
声。李凡推门而入,手里提着几袋宵夜,看上去精神得不像凌晨三点该出现的人。 “哟,卷王们还活着啊。”李凡扫了一圈,看着满屋子的疲惫面孔,随口开了句玩笑。 “我寻思着,没吃的,你们也卷不动吧?” “来来,鸡腿、奶茶全备齐了。” “李总救场如救火!”小赵第一时间冲了上去,抓起一杯奶茶,“这个时候能喝到奶茶,我觉得,我又行了!” “别光顾着吃。”李凡拍了拍方东河的肩膀,“说说进展,系统优化怎么样了?” “冷却模块的材质兼容性还在调整,备用模块的响应速度,比计划慢了0.3秒,智能修复工具的算法,还在跑最后一轮模拟。” 方东河一口气汇报完,随即有些自嘲地笑了笑:“总之,就是还没搞定。” 李凡挑了挑眉:“这么点问题搞不定?咱们可是星联啊,别被这种小事卡住了脖子。” “李总,你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