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都市言情>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第144章 抑制隧穿(12.4k)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抑制隧穿(12.4k)(5 / 7)

破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错。”方东河语气中带着一丝认真。  “尤其是在材料应用和制造精度上,我们要尽可能地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汪怀君点了点头:“我明白,方总。这一次,我们必须尽可能做到无懈可击。”  随着讨论的深入,汪怀君和方东河迅速进入了技术规划的核心环节。  整个星联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团队,迅速进入了高效运转的状态,而这一切,都在李凡的战略眼光下,逐渐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而在这背后,李凡已经开始着手规划下一步的全球布局。  两周后,星联半导体的实验室里,技术团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时刻。  汪怀君站在实验台前,眉头微蹙,目光紧紧锁定着显示屏上的数据。  屏幕上,数以万计的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飞快滚动着,数字和曲线的变化犹如一场生死攸关的竞赛,而他的眼神则像一名战场指挥官,丝毫不敢放松。  “数据稳定,控制系统反馈正常。”一名实验员迅速汇报。  汪怀君微微点头:“继续跟踪,确保各项参数不超出范围。”  实验室的气氛压抑而紧张,团队成员们忙碌而默

契地操作着手头的仪器,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图表,标志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是他们对量子隧穿效应抑制技术的最终验证阶段,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这项技术的全面失败。  “汪总,这次实验的核心,就在于栅极结构的精确性。”方东河的声音从一旁传来,他站在汪怀君身后,眼中闪烁着专注的光芒。  “从我们之前的研究来看,量子隧穿效应,主要是在栅极的尺寸接近临界值时,产生漏电流的现象。所以,精确控制栅极结构的微小变化,是确保这一技术成功的关键。”  汪怀君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他知道,方东河的话不仅准确,也充满了挑战。  毕竟,量子隧穿效应的抑制,实际上是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物理学原理和工程技术,稍有不慎,实验就可能进入死循环。  “数据稳定,栅极电流出现微小波动。”另一名工程师突然提醒道,显然是发现了新的问题。  汪怀君的眉头一皱,立即走到显示屏前,快速浏览了相关数据。  “这个波动在可接受范围内,保持观察。”他下达指令,迅速把焦点转向了另一个实验变量的调整。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让他担心的消息。  “栅极表面出现了轻微的温度波动,可能影响到电流的稳定性。”  “温度波动?那得马上解决!”汪怀君的眼神一瞬间变得锋利起来。  此刻,他完全是一个冷静、果断的决策者,丝毫没有任何拖延的余地。  他立即指挥一名技术员调整冷却系统的参数,并命令其他人重新检查传感器与温控系统。  与此同时,方东河也赶到他身边,一边操作着设备,一边快速分析着可能的误差源。  “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我们在栅极设计上,没有预料到的热传导问题。”方东河沉思片刻。  “但这也正是我们之前预见到的难题之一,过于精密的设计,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不可控因素。”  汪怀君深吸了一口气,迅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  “没错,但这也证明了我们正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技术领先的标志。”他顿了顿,嘴角带着一丝坚定的微笑。  “大家继续调整,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没问题,汪总!”方东河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充满了信心。  随着调整工作的完成,实验继续进行。  渐渐地,栅极电流的波动稳定下来,温度问题也被解决,系统重新回到了可控状态。团队成员们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气氛也开始稍微放松。  “我知道,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成功了。”汪怀君抬头望向屏幕,目光深邃,“真正的挑战,还是在后面的量产环节。”  “是的,汪总,量产的稳定性,才是最终考验。”方东河也沉声说道,“一旦进入大规模生产,任何微小的误差都会被放大,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性能。”  汪怀君点了点头,轻声道:“我明白。所以,这个阶段,技术突破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工作,才是我们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  他缓缓走回到实验台前,脸上露出一抹从容的笑容:“现在,开始进入下一步的调试,确保量产条件下,系统能够在各项压力测试中都表现出色。”  李凡站在不远处,观察着实验室内的紧张氛围。  虽然他在董事会上,已经给汪怀君充分的支持,但他明白,这一切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作为星联半导体的核心领导者,汪怀君的技术眼光和战略远见,决定了这场技术革命是否能够成功。  但对于李凡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对星联整个战略格局的再次加码。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监控系统传来了新的信号,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性测试,所有指标均显示良好。  “汪总,方总,实验已经成功通过第一阶段验证。”一名工程师兴奋地跑过来,报告道。  “太好了!”方东河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们终于跨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汪怀君也松了口气,轻轻拍了拍方东河的肩膀:“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每一个人付出的心血。”  实验室内的气氛变得欢愉,所有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