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项目,也正式进入了紧张的实施阶段。 李凡的办公室里,气氛一片严肃但充满了动力。 他知道,虽然技术研发的方向已经明确,但要确保技术的成功应用,团队的协作和各部门的高效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李凡决定亲自主持项目组的成立,并严格规划每个小组的任务与责任。 “汪总,技术攻关项目的团队组建和任务分配是我们的关键一步。”李凡深吸一口气,看着面前的几份任务分配表。 “我打算成立三个小组,一个负责微通道散热技术,一个负责热界面材料的研发,最后一个负责与外部资本和市场对接的工作。” “每个小组的工作都必须紧密配合,确保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无缝对接。” 汪怀君点了点头:“李总,您的思路很清晰,我立刻着手准备团队组建的具体事宜。”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您是否
有特别的人选考虑?” 李凡露出一丝微笑:“人选的问题,我当然有想法。技术攻关的核心小组成员,我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选择。” “至于市场和资本方面的配合,周汉祥(星联集团coo)、苏雅馨(星联集团cmo)和刘秀辰(星联资本负责人)等人那边,我会去亲自沟通一下,确保业务拓展和资本运作的及时跟进。” “那我就开始筹备相关人员的名单。”汪怀君立刻拿出手机,准备将李凡的指示落实。 与此同时,李凡已然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一系列的技术攻坚、资本运作,以及市场拓展的任务高效地融为一体。 每个小组的目标虽然清晰,但如果不进行紧密的协作与资源整合,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制约整体进度的瓶颈。 几天后,项目组的成员名单正式敲定,李凡与汪怀君一同召集了一个重要的启动会议。 技术小组、市场小组、以及资本小组的负责人们纷纷出席,气氛凝重而紧张。 李凡站在会议室的中央,面对着每一个人,目光坚定。 “各位,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他声音铿锵有力。 “我们不仅仅是在攻克一项技术难题,我们是在为星联的未来布局,为公司的全球战略铺路。” “每一个小组的工作都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推进。” 他顿了顿,环顾四周,目光在每一个人身上停留片刻:“你们每个人都是关键的组成部分。我们既要有前瞻性的技术眼光,也要有市场敏锐度,更要有资本的推动力。”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大家的任务就是携手共同突破。” 他指了指桌子上的任务分配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突破。” 【第一个小组:微通道散热技术小组】 作为项目的核心之一,微通道散热技术小组的负责人是段志学,一个在热管理领域有着多年经验的工程师。 他曾在几家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担任技术研发主管,在散热技术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李凡对他的选择非常满意,毕竟,段志学不仅有深厚的技术积淀,而且在团队管理和项目推进方面也有相当的经验。 段志学拿起文件,清晰而坚定地向团队成员们,说明了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微通道散热技术是我们突破的关键。” “尤其是在未来的芯片微缩趋势下,热量的管理将成为制约芯片性能的一大瓶颈。我们要通过创新设计和材料研发,提升散热效率。” 他说话时,眼中透着一股子自信: “我们团队要尽快完成两件事:首先是根据现有的设计原理,优化散热结构;其次,要与热界面材料小组密切合作,确保散热效果能够最大化。” 他停顿了片刻,补充道:“我们要打破传统设计思维,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散热方案。” “我相信,凭借我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 段志学的讲话,激励了团队的士气,几位成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大家都知道,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仅意味着星联在半导体行业的进一步领先,更意味着未来产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二个小组:热界面材料研发小组】 与微通道散热小组相辅相成的,是热界面材料研发小组。 这个小组的负责人是巩书泽,和李凡也是校友关系。 虽然巩书泽的技术背景,不如段志学那么突出,但他的材料学知识却非常扎实,尤其是在高效热传导材料的研发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大家好,既然我们负责热界面材料的研发,就要保证我们的材料,能够与微通道散热设计完美契合,形成最佳的热传导效果。”巩书泽在团队会议上,做了简洁有力的发言。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首先是提高热传导率,其次是确保材料的成本可控。我们要在实验中不断优化,以最优的性价比,突破技术的瓶颈。” 他看了看大家,语气更为严肃:“研发热界面材料是一项高难度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思路,改进实验方法。” “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材料的选择上,而是要勇于尝试新型复合材料,甚至可以考虑一些纳米技术的应用。”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际应用,确保这些技术,可以在市场上快速落地。”巩书泽最后补充道。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研发出优秀的材料,更要考虑材料的生产效率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