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希望公司能再给我们拨点研发经费,下次做出更好的设备。” 一句话引得满堂笑声,李凡也笑了:“可以,预算批了,回头找曲总签字。” 虽然灾害已经过去,但星联内部的讨论,却远未停止。 在公司内部刊物《星联瞭望》的特别刊上,刊登了一篇署名为李凡的文章,题目是《技术的温度》。 文章中写道:“这场灾害教会我们,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商业竞争中的领先,还在于危机中的守护。” “作为企业,我们有幸站在了技术最前沿,但这份‘领先’,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文章的最后,李凡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星联科技公益计划”。 他表示:“未来,我们计划在公共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能源和通信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专注于为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更完善的技术支持。” 这篇文章在员工内部引起了热烈讨论。 许多人感叹:“原来我们做的工作,不仅改变了生活,还可能拯救生命。” 随着灾害的善后工作逐渐结束,社会各界开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企业在公共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专栏中提到:“星联的案例表明,民营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也可以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伙伴。” “我们期待更多企业像星联一样,将科技力量用于社会服务。” 而李凡此时的目光,停留在一张照片上——那是一个小山村的老人,怀抱一只毛毯,上面印着星联的标志。 “下一次,我们要做得更快,更好。”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然后,他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科技,不仅要改变世界,还要温暖世界。” 窗外的灯光,映照着他的身影,坚毅、从容,带着一种无声的力量。 星联的未来,或许还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将以科技为剑,以责任为盾,走得更远,也走得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