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利用太阳能为矿山供电。” 至于郭承允,则是保持沉默当中。 争论逐渐升温,但李凡始终保持微笑。 他敲了敲桌子,开口说道:“各位,我喜欢听到这些分歧,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团队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但我们需要记住一点:技术、资源、环保,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为补充。” 他随后提出了一个融合的方案:“岳承平,你负责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吴教授提供数据支持,艾米丽则对整个项目的环保指标进行评估。” “我们要做的,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形成一个闭环。” 在团队逐渐磨合的同时,星联矿业的首个试点项目,也进入了规划阶段。 李凡在内部会议上,直接划分了三个关键任务: 任务一:资源探测与评估。 吴成龙带队,利用最新的探测设备和卫星遥感技术,对目标矿区进行详细勘测,确定资源分布和开采潜力。 任务二:自动化系统部署。 岳承平负责引入无人矿车、远程操控钻机等先进设备,同时结合星联的技术和产品服务,搭建一个矿区实时监控平台。 任务三:环保措施与风险控制。 艾米丽牵头制定矿区开发的环保方案,包括废水处理、植被恢复计划,以及对周边生态的长期监测。 “每个任务的负责人都有自己的kpi,但别忘了,这些指标最终要汇聚成一个——试点项目的成功。”李凡拍板定调。 “记住,试点就是我们的脸面,第一次一定要打漂亮。” 然而,磨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项目勘测阶段,吴成龙的团队发现,矿区附近的地质构造比预想中更加复杂,一些区域甚至存在潜在的滑坡风险。 这一消息迅速传回
总部,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紧急召开的会议上,吴成龙冷静地分析:“这个滑坡风险,虽然不影响矿产资源本身,但会极大增加开采难度。我们需要重新规划采矿方案。” 岳承平却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利用自动化设备,进入这些危险区域,或许可以大幅降低风险成本。” 两人的意见各执一词,争论愈发激烈。 李凡站起身,走到会议室中央,沉思片刻后说道:“岳承平的想法是值得尝试的,但前提是,吴教授的风险评估必须作为基准。” “这样吧,我们用小范围测试的方式验证可行性。” 这个折中的方案得到了两人的一致同意。 随后,团队加班加点进行技术调整,最终在一个月内拿出了优化后的方案,不仅解决了地质问题,还进一步提升了开采效率。 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这支多元化的团队,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 吴成龙开始向岳承平请教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岳承平也开始学习吴成龙的地质探测理论。 艾米丽则将环保理念融入每个环节,得到了全体成员的认可。 而郭承允,则更像是一个“和稀泥”的高手。 李凡看到这一幕,心中欣慰不已。 他在一次团队总结会上笑着说道:“各位,现在我终于相信了一句老话——没有磨合不了的团队,只有不够强的目标。” 岳承平幽默地补充:“或者,只有不够强的领导。” 全场哄笑声中,这支矿业团队,逐渐从磨合走向成熟,为星联矿业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夜,李凡翻阅着团队的工作汇报,窗外是深市的万家灯火。 他的目光落在桌上的一张矿区照片上,那片大地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潜力与希望。 “矿业不是终点,而是星联的一颗新星。”他轻声自语。 “愿我们能为这片大地带来改变,让它的资源变成照亮未来的星辰。” ----------------- 西部的天广阔高远,云影悠长。 连绵的山脉间,奔涌着历史的厚重和未来的潜力。 然而,这片土地的经济发展,却始终因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不足而步履维艰。 星联矿业的试点项目虽已起步,但李凡深知,要让西部真正焕发活力,单靠矿区开发远远不够。 这一天,星联集团与某西部省份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会议,在省会城市如期举行。 与会的地方官员热情满满,期望星联的到来能带来一场经济发展的春风。 而李凡的目标更为明确:用技术与资源的双重赋能,打破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 会议一开始,李凡便抛出了一组振聋发聩的数据:“根据我们的调研,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因交通和能源条件的限制,开发成本至少比东部高出30%。” “而物流效率的滞后,使得矿产产品运往中部和沿海地区的时间,比预期多了一倍以上。” 一位地方领导苦笑着接话:“李总,这些问题我们也清楚,但一直没能解决。主要是资金压力太大,加上西部地形复杂,修路修电网都是高难度的工程。” 李凡不疾不徐地微微一笑:“资金压力和技术难题,的确是大山。但大山挡不住路,更挡不住发展。” “星联愿意出资,与政府共建一条产业与民生兼顾的基础设施网络。” 他接着指向屏幕上的规划图:“我们的方案分两步走。” “第一步,以矿区为中心,建设一条辐射主要矿产资源地的交通干线。” “第二步,打造绿色能源网络,使用新能源技术解决矿区,及周边区域的供电问题。” 台下的官员们频频点头,明显对这份规划产生了兴趣。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