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都市言情>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第040章 全球战略(11.6k)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0章 全球战略(11.6k)(4 / 7)

 李凡深知,星联的全球市场扩展不能只靠产品本身。  为了巩固市场地位,他决定采取合作策略,与当地的电信公司、零售商以及多家本土科技公司建立战略联盟。  这不仅可以增加星联产品的市场曝光率,还能通过本土合作伙伴建立用户黏性,提升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李凡与东南亚一家领先的电信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洽谈,并提出了一项独特的合作方案:  星联产品的用户,可以享受更低的通话费和流量套餐。  而电信公司也将专门为星联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网络覆盖服务,确保星联产品的用户体验始终优于竞争对手。  这种联盟模式,迅速扩展到欧洲和北美市场。  在欧洲,星联团队成功争取到了一家在地通信服务商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星联产品在该区域的吸引力。  第二,品牌差异化,树立高端科技形象。  为了避免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低价竞争陷入价格战,李凡决定将星联的品牌定位,持续强化成高端科技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和独特体验的需求。  李凡指示苏雅馨为星联的产品打造出更高端、创新的品牌形象,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广告,和独家发布会的形式吸引高消费力用户群。  李凡还决定推出一款限量版starm3,配备最新的智能信号管理和个性化定制功能,并在特定市场区域首发,以进一步打造稀缺性和专属感。  通过这一限量策略,星联成功吸引了大量高端用户关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了品牌的独特定位。  苏雅馨带领市场团队,在各大国际展会上积极展示星联的品牌形象。  在巴黎的一场科技展会上,星联展台吸引了不少

高端商务人士,他们被starm系列的高端性能和精致设计所吸引,纷纷表示星联的产品,超出了他们对东大通讯设备的期待。  ......  在李凡的带领下,星联成功通过策略联盟和品牌差异化,保持住了市场份额,然而这也引发了部分竞争对手的不满。  诺基亚等公司开始在媒体上发起舆论攻势,质疑星联产品的技术可靠性,试图在舆论上打压星联的市场声誉。  一时间,欧洲多家媒体报道星联产品的“技术缺陷”以及“售后服务问题”,并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高技术标准进行对比。  这让不少原本倾向星联的用户产生了疑虑,李凡不得不迅速组织公关团队进行回应。  星联的公关部门立即行动,通过官网、报纸专栏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澄清事实,并邀请国际知名的科技媒体,深入星联的研发中心进行实地采访。  这一举动很快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平息了负面舆论。  随后,李凡决定在星联官网上开通一个“透明反馈平台”,公开技术数据和售后服务案例,用事实证明星联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承诺。  这一系列危机处理,不仅让星联度过了舆论危机,还树立了一个开放、透明的品牌形象,使得星联在市场中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  -----------------  另外,随着星联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之间,也开始出现一些意见分歧。  尤其是在如何推进全球市场扩展的节奏上,周汉祥和苏雅馨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周汉祥认为:“我们必须稳扎稳打,先确保东南亚市场完全铺开,再考虑进入欧洲市场。”  “过于激进的全球扩展,可能会给供应链和运营带来压力。”  而苏雅馨则主张加快进入欧洲市场:“欧洲市场是全球通讯设备的高地,如果我们太过保守,诺基亚这样的竞争对手将会抢占先机。我们不能错失良机。”  李凡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认真听取了双方的意见。  他知道,快速扩展的确有风险,但市场机会稍纵即逝。  他沉思片刻后,最终做出了决策:“我们将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同时发力,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苏雅馨,你负责欧洲市场的品牌推广和合作。”  “周汉祥,你继续稳固东南亚市场的渠道和供应链。”  “两条线同时推进,确保我们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团队之间的分歧得到了调和,李凡的决策展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远见与决断力。  ......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星联集团的全球扩展步伐加快,内部管理的压力,逐渐显现出来。  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大,意味着更多的员工、更多的项目、更多的区域市场,而这些都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灵活的管理体系。  然而,随着业务重心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原有的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问题,尤其是在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协调上,出现了明显的瓶颈。  ......  星联集团的高层会议室中,气氛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公司全球化布局过程中,遇到的供应链问题和资源调配困境,几位高管的意见出现了明显分歧。  周汉祥认为:“我们现在的全球扩展速度太快,供应链的承载力明显跟不上。”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产品交付出现严重的延迟问题,影响我们的品牌声誉。”  “我们应该放慢节奏,集中资源解决现有市场中的问题。”  苏雅馨显然不认同周汉祥的观点:“市场时机稍纵即逝,特别是在欧洲和东南亚,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现在如果放缓扩展速度,反而会给诺基亚等竞争对手更多时间重新组织反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