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现在这个生意以后做起来了,是大伯一个人的呀,我们家又没参与进去,和之前的性质也不一样吧!”
陈一凡的话说出口,之前陷入回忆中的陈建国也被拉回了现实。
摸了摸女儿的头发,陈建国的心中其实也没有底。孩子们这段时间这么辛苦,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成果。可是即便如此,陈建国依旧不确定大哥会不会同意来海城摆摊做生意。
就比如陈建国自己,这会已经人到中年,如果现在有人告诉陈建国:有一份比现在收入高好几倍的工作,只要他去干,一定可以挣到钱的,陈建国也不一定能割舍下现在的店。
这都已经是家中分得一批拆迁款,条件不错的情况下的假设了,陈建国尚且不敢拍着自己胸膛说自己一定会去。
更何况是家庭条件远不如陈建国的陈建军呢?
年轻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有那个胆量和魄力去闯,失败了大不了就从头再来嘛!
但是现在,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身上背负着一家老小的生计,一步走错,就可能让老婆孩子饿肚子,自然而然的,做事情也越来越畏手畏脚了。
陈建国心中暗自叹气,这几个孩子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还是太想当然了些。
“你这些话啊,都留着去和你大伯说,我和你妈觉得好又没有用,最后还是得看你大伯的意愿。”
陈建国模棱两可的话,却还是让陈一凡眼前一亮。爸爸这话里的意思,不就是他和妈妈都觉得摆摊这个主意不错嘛!爸妈都觉得可行,那说服大伯还不是迟早的事。
陈静和陈洁也很高兴,原本还很忐忑的二人,此时信心大增。
之前虽然一直在认真做事,但是陈静和陈洁心中还是忍不住焦虑,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或者大人不认同她们。
现在有了陈建国的这句话,那就代表着她们做的事情现在已经得到了二叔和小姨的认可。
她们的想法和陈一凡一样,陈建国和张春华都说好了,后面自己爸妈肯定也没有异议。
张春华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给孩子们泼冷水,但她眼见着三个孩子越发兴奋起来,仿佛胜利就在眼前,张春华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你们可别高兴得太早了,凡凡她爸说得对,我们俩认同没有用的,小静小洁,你们爸妈的性格,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他们可不像我们这些年一直都在做生意,要想说服他们你们还得下点功夫。”
没办法啊,姐姐和姐夫的性格,都不是轻易能够接受新事物的。不然这么多年,眼看着自己和大哥家条件越来越好,姐姐姐夫也不会一直呆在工地上。
不管是来海城跟着她和陈建国后头做生意,还是跟着张光后头学木匠活,肯定都能挣到钱了。
所以张春华才会给这几个孩子提前打预防针,即使这样会让几个孩子不高兴,张春华还是说了。
凡事没有绝对,总不能只想着成功,却一点失败的准备都不做吧!
果然,张春华的话一说完,陈静和陈洁的笑就僵住了。
小姨说得话没有错,家里这么多亲戚当中,小姨和二叔是最开明的,也是和孩子走得最近的,又在大城市开店,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说服他们俩确实相对比较容易。
至于自己爸妈……陈静的脸已经皱起来了。
爸爸就是那种传统的大家长,话不多,也不怎么笑,看着还有些凶,但是对自己和妹妹很好,这些年一直在工地上干,挣一些辛苦钱。
而妈妈嘛……
明明日常的相处中,陈静姐妹俩都更亲近张春丽,和陈建军有些距离感。但是陈静这会就是莫名有种直觉,这一次的事情,妈妈可能会比爸爸还要难说服。
张春丽平时都是老好人,在外面吵架都不会吵,在家里也是陈建军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张春丽这个人,在对待有些事情上,又执拗得让人无奈。
人家都说小孩子三岁之前是没有记忆的,但是陈静就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那会妹妹出生没多久,她就记得妈妈抱着妹妹在床上偷偷地哭,说自己怎么就没生个儿子,以后在家里都抬不起头。
后面是爸爸骂了妈妈一顿,妈妈才不再说这些话,但思想却没有就此改变。
陈建军和张春丽都想不到陈静那么小就记事了,房中发生的事情,也没避着陈静,所以陈静从小就知道自己妈妈是重男轻女的,只是可惜没生出个儿子罢了。
这么多年过去,母女关系很亲密,妈妈对陈静和妹妹也非常好,但是这个记忆却一直在陈静的脑子中删除不掉。
所以以前过年的时候,看到奶奶和三婶老是欺负妈妈,妈妈却不反抗,反而任劳任怨地干活,陈静又心疼又生气。
小姨也生了女儿,小姨怎么就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呢?明明小姨和妈妈是亲姐妹,妈妈也就比小姨大几岁,但是两人完全不一样。
包括外婆和外公,也不会因为舅舅是儿子就对舅舅更好,甚至陈静还见过外婆私下里劝自己妈妈,让她别钻牛角尖里,女儿养大了比儿子还贴心呢。
陈静有时候觉得自己妈妈都不像是外婆的孩子,反而像奶奶的孩子,不过就是没有奶奶那么坏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