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一道大门。
门房小哥很快出来接应,查了查罗道卿的袋子,见没什么问题,抬手招呼一个仆役前来领路。
几人随仆役而行。
走进竹斋,两侧还是围墙,仰头可见墙那头攀出头的花影。
转身穿过月洞门,是一座没水的拱桥。过了桥,又有一道围拢起的竹门,门上挂了副匾额,上书水竹居。
穿竹门而过,眼前豁然开朗。
一面大池碧波荡漾,行廊穿池中而过,廊间遍植松柏云石。
仆役停下脚步,给他们指了路。
“客人们穿过行廊,对面的浇花台便是。”
元黎几人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望着这十步一景,慢慢吞吞,磨磨蹭蹭。一会儿眺望那头水上书轩,一会儿瞧瞧这边池底晒太阳的乌龟。
一行人边赏景边吹风,总算来到了目的地。
浇花台是个茅草顶的四角大亭,地势颇高。花圃种在坡上,外围是几面藤蔓攀爬的竹架,高处缀满了碧色葡萄。
元黎刚走进去,发现一个眼熟的和尚在门口煮茶。
今日同乘一车的,只有她和元天霸罗道卿三人。金斗观的另一位道士燕赤霞去了龙泉坞,说是约好了,今儿去与兴善寺的方丈和僧众辞行。
燕赤霞别的话没说,但元黎已经意会到了——此去交接工作,办理辞职,顺路把该拿的工资都结回来。
大和尚独坐在一方石台,周围几根挺拔的竹子,正正好将他环绕,给人留下一点煮茶的间隙。
大和尚面前放了个小炉子,一个小僮在旁扇风。煮沸的水中,被他随手扔下去的清茶不断翻滚,颇有点禅宗茶道的意趣。
元黎与他打招呼,“您在这里呀?今日赤霞回庙中去了。”
“赤霞不找贫僧,他找的是直岁知事。”大和尚岿然不动,露出一个笑眯眯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