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0-70(4 / 22)

此女与大人——”

“魏公公。”宁晏礼突然打断,声音也跟着冷了下来。

魏公公话音一顿,怔愣地看向他。

“我今日心情不错,看在你要随长公主远去北魏的份上,便与你多说了两句。”宁晏礼抬头看向他,眸中泛起警告,“莫要得寸进尺了。”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当着众人的面,魏公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当即杵在原地说不出话了。

鸦青在一旁递了个台阶,“公公原是想来拜见大人,既已见了礼数,公公便早些去办长公主殿下交代的差事吧。”

魏公公纵有不甘,但宁晏礼官阶在那,他也不敢当面忤逆,只得愤然白了一眼,悻悻离去。

青鸾心中砰砰作响,待公主仪仗消失在东市尽头,她蹭地站起身,“大人,奴婢该回宫了。”

宁晏礼瞥了一眼身边空出来的位置,又把视线漠然收回,“方才所言——”

“方才所言乃是大人事从权宜,奴婢明白。”青鸾迅速伏手道。

宁晏礼缓缓看向她,良久,在唇边挑起一抹戏谑,“你倒识趣。”

青鸾微低着头,没有说话。

面摊周围的气氛凝结了片刻,青鸾告辞要走,宁晏礼却突然开口,“安排谢阮进和亲使团不是问题,但你要和我说清楚你的计划。”

青鸾脚步一顿,迟疑了一会儿:“奴婢会在和亲仪仗出发前向大人说明。”

这是打定主意瞒他到最后一刻了。

宁晏礼拧起眉,“出发前夜陛下会设家宴,我届时也会入宫,到宴席结束前是你最后的解释机会。”

到宴席结束前……青鸾盘算了一下,很快应了:“只要大人信任,此次定能坐收渔翁之利。”

“说得倒是笃定。”宁晏礼冷嗤一声,之后起身示意鸦青备马,待马牵来,他接过缰绳,走到青鸾身边,“从东阳门进宫,以免再和长公主的仪仗碰上。”

青鸾看向他递来的缰绳,犹豫片刻。

“怎么?”宁晏礼见她一动不动,又往前递了递:“我见你上次马骑得很好。”

青鸾瞳中微微盈动,终于接过缰绳,郑重伏手拜道:“多谢大人。”

宁晏礼眼睫轻颤,旋即转过身抬了抬手,“回宫去吧。”

青鸾望向日暮余辉。

再耽搁下去就该让东宫的人生疑了。

她深深看了一眼宁晏礼的背影,然后踩稳马镫,纵身跨上马背,朝皇宫疾驰而去。

直到和亲仪仗出发的前一天,阖宫上下还在紧张的筹备,不光是长公主的嫁妆,还有当晚设在昭阳殿的家宴,陈太后亲自主持,自然无人敢半分怠慢。

九龙池旁的林荫道下,不断有宫婢端着托案成队经过,青鸾转而选了一条小路,向凤仪宫行去。

长公主的事陈太后上心,陆皇后在面上也得表现出主动,从自己宫里调了不少人到长公主的祈云殿。

顺喜虽被留在宫内,但因缺乏人手,近两日也忙得不亦乐乎。

青鸾从他手里接过包袱,“这宫袍用完可能要晚些还你。”

“不妨事。”顺喜道:“这件本也是旧了的,平日我也不常穿,阿姊尽管用着。”

青鸾点了点头。

“对了,阿姊日前让我打听的那座殿室有眉目了。”顺喜道。

“怎么说?”

“我问了几人,都说那殿室曾经名为棠梨宫,是从前行宫时候留下的。”顺喜压低声音:“据说太后娘娘曾在那殿中住过。”

“太后娘娘?”青鸾颇为意外。

“阿姊别看它现在偏僻又挨着掖庭,但在行宫时可是距离先帝住所最近的殿室。”顺喜道:“只是先帝后来南巡,太后娘娘便被换到别处住了。”

“那后呢?”

“后来住在此处的,是先帝的宸妃。”

“宸妃?”青鸾入宫近四年,竟从未听说过先帝还有一位宸妃。

顺喜对此也了解不多,“我只听那些老宫人说,这位宸妃娘娘早在旧都之乱时殁了,那时的宫人也大半死在魏人手里,故而知道她的已经不多了。”

“可陛下登基后,当年死于旧都之乱的先帝妃嫔不是都已追封了吗?”青鸾不解,“为何唯独没有这位宸妃?”

她顿了顿,突然想到:“难道是因为太后娘娘?”

顺喜微微颔首,“据说这宸妃生得极美,素有江北洛神之称,自入宫后便受先帝独宠,想必太后娘娘……”

后面的话顺喜没说下去,只给了青鸾一个隐晦的眼神。

青鸾立即意会,“这位宸妃娘娘可有子嗣?”

后宫从来不缺美人,能让陈太后怀恨至此,或许亦与储君之位有关。

若说这位宸妃受先帝独宠,有个一儿半女也不是难事。

“阿姊猜得不错。”顺喜道:“先帝曾经最为宠爱的三皇子,便是这宸妃娘娘所出,只可惜也在旧都之乱时殁了。”

“等等。”青鸾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你方才说,宸妃娘娘素有江北洛神之称?”

顺喜不懂她的意思,挠了挠脑袋回忆道:“我听曾在司饰署当过差的老宫人是这么说的。”

“那这么说宸妃娘娘应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