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历史军事>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33、路边摊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路边摊儿(1 / 5)

沈宁对公鹅比母鹅贵也有些不解,便跟里正请教。

高里正笑道:“这公鹅多了没用,基本早早杀了吃肉,可你要是抓小鹅来养,母鹅下蛋,还想要两只公鹅配种,那卖家就会贵点。”

沈宁点头,明白,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公鹅留存数量少,卖价肯定贵一些。

虽然贵,可鹅生命力顽强,不像小鸡那么容易死。他们就决定要两只母鹅,一大一小。

高里正:“那这么着,我给你们买一只六个月开始下蛋的成鹅,再买一只小鹅,小鹉只需要半斗。养鹅其实不亏的,回头养大了一只/V九斤也有个两百文呢,若是多养个一年半载的,就能卖上三百来文,

老鹅肥更值钱。”

见他如此说,沈宁就好奇地问了之前和裴长青都没想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村里人养鸭养鹅的少,里正家养那么多鸡,怎么不养鸭子和鹅呢?

高里正哈哈笑起来,“你们小两口脑子活泛,会琢磨,别人就没想过这个问题。是这么的,你娘家是桃源县吧?你们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湖泊子,水多,鸭子大鹅都是成群成群的,对吧?”

沈宁点头。

高里正:“那边养的多,鸭内鹅肉,鸭蛋鹅蛋自然也就便宜了。不只卖自己县里,也往咱这边发,还走大运河往北去徐城、济城甚全到京城。他们的鸭蛋都做出名了,沙黄,好吃还便宜,咱们县各大酒

楼也从那里进,咱们要是再养多了那根本没人收,顶多养两只自己吃吃罢了。”

他又吃了口豆花,“当然啦,你要是想买便宜的鸭蛋那也不能够的。”

沈宁和裴长青立刻明白了。

那些大客商把控着货源,优惠价给酒楼、大户人家供货,普通人想买自然还是市价。

高里正有个闺女嫁给县里霍家酒坊的庶子,能拿到便宜酒糟喂猪喂鸡,但肉蛋也是为了卖而不是自用,所以鸭肉蛋自然竞争不过人家,那也就不必养了。高里正家都不养鸭子不要鸭蛋,村里人养了没地儿卖,去镇上还被压价儿,也就不张罗。

沈宁心下了然,那他们也不能养多,养两只看门下蛋就行。

她由衷赞道:“咱只会看皮毛,里正伯却是看到问题的根子。”

高里正很受用,他感觉自己的本事被人看到了。

平时他在家里给儿子们分析赚钱的门道,他们不以为然,殊不知他就靠这个本领保住家业扩大规模,给家里盖起一排砖瓦房呢。

他可以不赚大钱,但是不会亏钱,他很为自己这个本事骄傲。

夫妻俩显然懂他这个本领,挠到他的痒痒处,让他很有成就感。

聊了一会儿,他也吃完豆花,又要豆腐。他看今儿豆腐比昨儿送去的卖相更好,显然是做熟练了,心里也越发高看夫妻俩。

他要两斤,让帮忙切成四块。

裴长青把刀用清水洗过切好豆腐,又从沈宁手里接过槲叶和浸泡的野麻皮,利索地包起来打结,递给高里正。高里正瞅着裴长青干脆利索的刀功,还有那一手漂亮的打结功夫,感觉都是享受。人家豆腐坊的箱子都是大小相等的格子,一个格子是一斤,他们是一大块。

裴二郎就那么唰唰切完了。

啧啧,都不用称的?

沈宁看出他的疑惑,笑道:“二哥手上能掂重量,一斤半斤的基本没差。”他肯定多给点,绝对不会少给。

高里正并不知道大儿媳卖面粉缺斤少两的事儿,他不住地夸夫妻俩能干,好话不要钱地说。他从袖袋里摸出十一个钱,两斤豆腐六文钱,一碗豆浆二文,一碗豆腐脑三文,这都是外面镇上的价格。沈宁忙道:“里正伯,不要给钱了,回头送碗黄豆就行。”

高里正笑道:“你们要用黄豆,只管去我家里说,今儿我就当去镇上溜达一下。”

两人送里正出去。

到了院门口位置,裴长青笑道:“里正伯,您要是有兴趣学做豆腐,得空来看看,不用花钱。”高里正脚下一踉跄,刚才营造出来的悠闲田舍翁人设差点崩了,眼珠子一瞪,“你们要白教我点豆腐?”裴长青点头,“我媳妇儿说不当什么,要教给大家伙儿。”

高里正:大家伙儿?

他以为夫妻俩想讨好自己,结果要教给大家伙儿?你们这么……大方的?是不是傻啊?

沈宁就把修整地基缺劳力,还缺土坯砖、椽子的事儿说了,笑道:“众人抬柴火焰高嘛,我教他们做豆腐,他们帮忙做工。过两天我打算先教本家大伯娘她们,里正伯不是外人过来 起看吧,您指定一

看就会。”

这年代里正在村里的威望是很高的,他给背书比他们喊破嗓子都好使。

他们需要更多免费劳力,尽快把房子基础打起来。

这么大的院子,刨地、垫土、夯土,都不是自家能承受的。裴长青的专业又让他不肯对付,盖房子的青砖可以换土坯砖,但是看不见的部分坚决不肯对付。

因为这关系着排水、是否倒灌问题。

高里正夸夫妻俩聪明的话他自己都说腻歪了。

这豆腐方子,他舍不得花大价钱买,别人肯定更舍不得,也没钱买。他们靠自己卖豆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