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王小北的话,老者略微想了想,最终还是颔了颔首,“那你们进来吧。”
说着,老人侧身请他们进门。
进来之后,先是一条短过道,影壁上斑驳陆离,看着很有年头。
左转穿过一个月亮门。
然后,右手边是一个砖瓦结构的厨房,倚着院墙而建;左手边则是一溜三间相连的砖瓦房。
院子不大,约莫70平方米,呈狭长布局,区别于常见的方正四合院。
看着这个格局,瞬间吸引了王小北,绝对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啊。
而且院墙与邻近的四合院墙壁是齐平的,都共用一面墙,隔音效果极佳。
买下来之后,在院子里弄一个葡萄架,或是别的,就和安老那边差不多了。
跟随老者走进堂屋,就是普通北平人的布置。
家具比较旧,只有那么一两件是新的,不过大多是结实耐用的实木家具,而且保存完好,没有缺胳膊少腿。
看着堂屋里的布置,王小北也在心中估算出这座院子的大致面积。
堂屋约摸能有20来平,两侧厢房稍小一点,拢共加起来怕是将近60平,再算上那10来平的厨房和足有60多平的院子,满打满算大概有个150平。
等老头坐好,王小北便开口问起房子的具体详情:“老爷子,你这院子总共多大啊?”
老者思索了一下,回道:“按照房管所的登记,面积是一百四十九平,院子和灶房总共八十六平。”
王小北默默地颔了颔首,心里盘算的结果跟老汉所说基本吻合。
在他看来,这么一座带六十多平院子的宅子,非常适合居住。
要知道,后世那些一百平的房子扣除公摊之后,估计也就八十多平米,还包括客厅、卫生间厨房这些呢。
至于价格,王小北倒是不在乎。
随后,王小北问道:“老爷子,我想问一句,你在这儿住得挺好,怎么突然想把院子卖了呢?卖了以后你又预备搬到哪里去住呢?”
听到这话,老者不禁长叹一口气,摆手道:“这些事你们年轻人就别操心了,真要有心买,还是请你们家长过来谈吧。”
说完,他自顾自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似乎不想再搭理他们。
面对这样的状况,王小北咂巴了一下嘴,目光在四合院内扫视一圈,琢磨着其中的缘由。
最后,王小北若有所思地低声嘀咕:“如今都在进行私房改造,不少单位职工都开始享受到单位分配住房的好处。”
“再加上国家建设步伐加快,这个步子肯定不会停,估计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分到房子,大家伙对搬进楼房的愿望也是越来越强烈……”
王小北话音刚落,转过脸来,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老爷子,你觉得,现在这状况,有人会愿意花1200块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吗?”
“你这是还拿着50那几年的最高房价来定的价啊。”
私房改造后,那些宽敞的房子大多已与房管部门签订了协议,基本上不会在市场上流通。
大伙儿心里清楚,将来国家还会分配住房,所以肯掏钱购买的人少之又少。
回想起80年代初首次房改时,员工只需付一半的钱就能拿到房产证,但即便如此,响应者也是屈指可数。
那时候的房管所真是使尽浑身解数,甚至不惜放低姿态恳求百姓买房,然而收效甚微,最终只能将房源交给单位,让单位出面动员和劝导职工购房。
这其中也不乏眼光独到之人,在这场变革中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90年代第二次房改阶段,情况虽有所变化,但也只是逐渐有人接受买房。
因为他们明白,等待分配住房的日子已经遥遥无期。
老者听完这番话,嘴角抽搐了一下,反驳道:“就算我不卖,租给街道办,每个月也能有不少租金吧?”
王小北轻轻一笑,回应道:“确实如此,不过你想过没有,按政策规定,租金最多你也只能拿到三成,最高四成二,我说的没错吧?”
“咱们就算4成,一个月也就七块钱,一年下来才八十四块,你要想拿到一千二,至少得等个十五六年。”
说到这儿,王小北瞥见老者脸色阴沉,于是继续说道:“另外,现在的房租已经降过2次了,未来是否还要降价还未可知。”
“你想想看,照目前盖房的速度,这样的小院往后还有多少人愿意住进来?”
现今的社会制度不如后世那么复杂,信息相对公开透明,王小北特意了解了一番,就是为了参照房价,议价时能有理有据。
老者听到这里,陷入了沉默。
他知道王小北所说的并非虚言。
如果不是儿子坚持要接他去新分的房子住,并执意要卖掉祖宅,他是断然不会动卖房的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