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女生耽美>荣妃不荣> 第14章 帝王的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帝王的爱(1 / 2)

朝堂上争论不休,新帝登基后许多章程都要重新拟定,朝臣为了自己或者所在派系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让步,事情也就因此搁置了下来。

最后还是太后一锤定音,先帝逝去将满一年,再这样拖下去,乱糟糟的不成体统。让朝臣们先办好明年改元的一应事宜,吩咐礼部选几个寓意好的年号供皇帝选择,最终玄烨还是择了康熙二字,确定下来明年便是康熙元年。

康熙元年,百废待兴。三月告庙祭陵,大赦天下,又尊世祖山陵为孝陵。四月加上太祖、太宗尊谥。八月宗人府、礼部遵谕议王、贝勒、贝子等有愿抚养女者,奏准抚养,随养父母升降。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直到十月一直被争论不休的太后册立之事,终于有了眉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二品大员上奏,请立嫡母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以全孝道。众人瞧着这位出头的梭子分明是太后一脉的亲信,既然主动提出,那自然是太后的意思。看着太后释放出愿意两宫太后并立的讯号,朝臣们意识到太后退让了,便都纷纷附和。

康熙元年十月,皇帝下诏,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仁宪皇太后,母后为慈和皇太后。自此新帝党与太后党的第一次交锋,以一方的退让,无声无息的结束了。

吉鼐看着朝堂上的你来我往,才意识到原来康熙与孝庄也并非真的亲密无间,之所以前世后来两人祖孙情深,估计也是建立在孝庄愿意放弃向朝政伸手退回后宫的基础上,即便是如此,孝庄也并非完全放弃影响康熙。

想起前世自己在得宠时孝庄的种种刁难,不仅多次表明对后宫独宠的不喜,更是时刻警惕着,但凡有宫妃在一段时间里荣宠过盛,孝庄便会请康熙过去,劝诫他不要向其父皇一样独宠一人,致使后宫不满,最后更是早早离世,致大清的江山于不顾。

“难道不是吗?”元絮疑惑道:“不是都说顺治帝爱美人不爱江山?独宠董鄂妃,只把他们的儿子放在心上,从而忽视了其余皇子。当年康熙得了天花之后直接被送出宫养病,若非命大,也不会有今日,连儿子的性命都不重视。”元絮很讨厌这样的父母。

“你以为的独宠是什么?顺治爷对董鄂妃的宠爱确实是令天下人侧目,压得他的其他妃嫔一点都不起眼。却丝毫不提顺治爷向天下展示自己对董鄂妃的深情的同时,也不耽误他去宠幸别的妃子,即便是在董鄂妃丧子病重之后,宫里新出生的孩子也一直没有断过。”

“你未免太过高看一位帝王的爱了。顺治爷爱董鄂妃,却并不耽误他宠幸别的妃子,开枝散叶;顺治爷爱董鄂妃,也默许了让董鄂妃在产后极其虚弱的情况下,又勉强去南苑侍奉孝庄。男人的爱很复杂,帝王尤甚。所以别带入到你那个时代,带着纯粹恋爱的滤镜去看待帝王的宠爱。”

“再者,为了美人弃江山于不顾更是对顺治帝的侮辱。董鄂妃于顺治十七年的八月离世,这中间可是隔了小半年呢。如果说因宠妃爱子的离世而抑郁成疾有可能,但若说是殉情而亡,那完全是屁话。顺治帝并非骤然崩逝,离世前也为新帝留下了4位辅政大臣。如今的大清,确实是内乱不断、外乱不止,正处风雨飘摇之际。但若说这些都是顺治帝弃江山于不顾,幼主登基造成的,那也太冤枉人了。”

“只能说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爱,在帝王里头已经算是够痴情的了。”吉鼐总结道。

“我感觉自己都完全不认识痴情这两个字了。”元絮很嫌弃。

“所以我说不要带入你所处时代的观念,这里是封建帝制王朝,论起男女之情,婚姻制度便是两个世界最大的不同。”

“那也只能说顺治帝对董鄂妃是盛宠,又不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更没有遣散后宫。孝庄为什么会这么介意?”

“或许对他而言,帝王动心乃是大忌。”

“不可否认的是,孝庄的态度的确对康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我了解的历史上的康熙来说,他确实是没有爱过,甚至没有太过宠爱过某一个妃子,他对后宫的态度是有宠而无爱。皇帝本就是高处不胜寒,孤家寡人的角色,或许正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真正的走到他心里过,所以才会觉得这般孤独,晚年变成那副刻薄寡恩的样子,连自己一手带大最宠为宠爱的太子也能毫不犹豫的当成棋子。”

元絮补充道:“童年时期缺爱会导致性格的缺陷,康熙估计就是很缺爱。”

“依着清宫的制度,若妃嫔级别不够高,便不能亲自抚育子女。而皇子满6岁之后便要移至阿哥所统一抚养,就是为了防止生母对皇子的影响太大,强大了外戚的权势。孝康章皇后在顺治帝的后宫只是小福晋,地位并不高,所以并未亲自抚育康熙长大。而幼年时,因得了天花而被皇父放弃,移至宫外,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登基后没几年,生母离世。之后更是接连遭受丧子之痛,在康熙十三年前出生的孩子,就只有胤禔和胤礽活了下来。他应当也很渴望被爱,否则也不会赐予佟佳氏满门荣耀,即便是在后宫,两位贵妃也是地位超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