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里的众人虽然谈笑依旧,但摄政王妃的心却始终无法平静下来。她时不时地将目光投向门口,迫不及待地想要早点见到儿子的心上人。
一盏茶的功夫,厅堂外终于出现了响动,原本还热闹非凡的厅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两个丫鬟簇拥着一个美丽的女子走了进来。
徐知意身着一身绢纱百褶如意月裙,款款而来,长长的裙摆随着脚步而淡淡飘动,好似展开的花朵,明眸皓齿之间行的却是云淡风轻之姿。
徐二夫人看到女儿到了,连忙起身走了过去:“卿卿,快来见过摄政王和王妃。”
徐知意在母亲的示意下,乖巧地行礼:“臣女参见摄政王,参见摄政王妃。”
摄政王妃连忙起身,扶起了她的手:“好孩子,你太见外了,叫伯父伯母就好了。”
“是!萧伯母。”徐知意乖巧地改口。
摄政王妃闻言喜笑颜开,连连点头,然后又转向徐二夫人道:“真是个好孩子,长的如此漂亮不说,还这般懂礼数。可见夫人教养的好。”
徐二夫人看到此情景,笑容满面道:“王妃您过奖了。”
那摄政王虽然没有开口说什么,却也是满脸含笑地看着徐知意。心中暗自感叹着儿子的眼光确实不错。这样一个仙姿佚貌的儿媳妇,光是看着就已经让人感到心情愉悦了。
更别提这位徐五小姐的才名早就传遍了汴京城,如此才貌双绝的女子世间罕见。与自家儿子站在一起,当真是郎才女貌,内心深处对这个儿媳妇满意至极。
摄政王妃微笑着牵起徐知意的手,温柔地将她带到自己身边坐下:“我膝下仅有两个儿子,一直以来都渴望能拥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待你嫁给了璟尧,你便就是我的女儿了。”她轻轻拍了拍徐知意的手,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憧憬。
徐知意微微低下头,脸上泛起一抹羞涩的红晕。
摄政王妃望着眼前的徐知意是越看越喜欢,遂将自己发间的一根翡翠发簪取了下来,对着她道:“好孩子,这个发簪乃是兰陵萧氏的祖传之物。是我和你萧伯父大婚时,璟尧的奶奶所赠,今日我就借花献佛,将它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了。”
徐知意自幼便见识过诸多珍宝,那翡翠颜色通透鲜亮,一看便知不是凡品。更何况这发簪乃是萧氏祖传之物,自己若收下,似乎于礼不合。
连忙推辞道:“萧伯母,如此贵重的发簪,请恕卿卿不能收。”
摄政王妃嫣然一笑,说道:“好孩子,这是萧氏给未来儿媳妇的,早晚也是你的。不如今日就让我取个巧,连带着当见面礼一并送了。好不好?”
说完,转手将发簪递给萧璟尧道:“璟尧,你来帮卿卿戴上。”
徐知意眼见萧璟尧接过发簪,径直朝自己走了过来,不免心惊肉跳。
连忙道:“大庭广众之下,你可别胡来。”
萧璟尧见到她的样子不由得莞尔,悠悠说道:“这个只是我母妃的一点小心意,我想徐伯父和徐伯母是不会反对的。你就收下吧。”
徐知意闻言下意识地朝着徐二夫人望去,却只见徐二夫人笑着点了点头:“既是长辈的心意,你便收下吧。”
萧璟尧听见徐二夫人如此说,便拿起发簪,小心翼翼地将发簪插入徐知意的发髻中。
玉簪子在她的发髻中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光晕。她的头发如瀑布般垂落在双肩,轻轻拂过白皙的皮肤,更为她添加了一份温婉与柔情。
摄政王妃见徐二夫人同意女儿收下了传家宝,便知晓徐家已经是默认了这门亲事。迎娶儿媳过门,不过是迟早的事情。于她而言,自是越早越好。早一日替儿子将婚事办妥,他们也能早一日安心。
徐府后花园中,萧璟尧和徐晚舟相对而坐,棋盘摆在中间。两人皆是神情专注,目光紧盯着棋盘。
自上次摄政王一家登门拜访后,萧璟尧便时不时来找徐二老爷切磋棋艺。徐二老爷自是知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却也不点破,每每都是和他切磋几个回合后,便吩咐丫鬟去唤徐知意来作陪。
萧璟尧手持黑子,显得从容不迫。片刻,他落下一子。
徐二老爷看了看棋盘,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晟廷果然厉害,这一步走得精妙。”
“徐伯父过奖了。”萧璟尧淡淡道。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棋子在棋盘上交错,局势也越发紧张。
就在这时,萧璟尧露出了一丝破绽。徐二老爷抓住机会,一举占据了优势。
“徐伯父,晚辈输了。”萧璟尧云淡风轻道。
徐二老爷笑着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晟廷宠辱不惊,果然有大将之风啊。”
萧璟尧点了点头,“徐伯父谬赞了。”
“好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吧。我先回房了。让卿卿陪你逛逛,今日晚膳便在府中用吧。”徐晚舟笑着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