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威信也没了,贾赦那边也不会对自己有多少情分。
该怎么做、如何做才是最好,贾母清楚着呢。
重要的不是钱财,而是自己的态度。
贾母可不糊涂。
史湘云和李纨斗了这么久,一无所得不说,还惹怒了贾母,得了这么个收场,更是脸上无光。
李纨也就算了,毕竟贾兰是她的亲儿子,贾兰也知道母亲是为了自己,别人能说母亲的不是,他却不能。相反,无论如何,贾兰都会记得李纨的好,哪怕李纨做得不对,贾兰也永远会说母亲是为了自己猜这么做的。
可贾宝玉却不是史湘云的儿子!
他是史湘云的丈夫!
以前在大观园里的时候,史湘云和袭人当着他的面编排林黛玉的坏话,贾宝玉就很不高兴了,只是不忍苛责史湘云这个从小到大的妹妹,又在丫头面前,不能不给史湘云面子,所以才忍了。现在,史湘云又做出这种事情,贾宝玉会高兴才怪!
贾宝玉是不会当着丫头婆子的面责骂史湘云,但是他可以选择不回家!
那天,贾母分完私房,贾宝玉把史湘云送到家门口,就转身去了花街柳巷。花街柳巷里自然就有那好事儿的家伙,难免就问起了那帐幔的事儿。
贾宝玉就道:“那帐子可是我们家老太太当着琦哥儿的面问过琦哥儿,这才给了我的。如果有什么不妥,琦哥儿为何不当面说?你们与其在这里怀疑我跟我那个表妹有什么,还不如怀疑我跟琦哥儿呢。”说着,又意味深长地道:“琦哥儿也是极玲珑剔透的人,可惜了,偏偏一头栽进了那名利场。”
会天天窝在花街柳巷的人,除了手里不缺钱又叛逆的纨绔子弟,就是有点才名又不得志的人,少不得就凑上来,向贾宝玉探听起贾琦的事儿来了。
在贾宝玉的口中,贾琦很早就盯上了林如海,才会有了林黛玉来了贾家之后住在林如海那边,又说贾琦曾经陪着林黛玉南下,得到了林如海的认可。
虽然有不少女人认为,贾宝玉对林黛玉是有情的,可是听在那些男人们的眼里,那根本就是贾琦跟林黛玉的爱|情|史。
什么幼年相伴,才五岁的贾琦跟了林黛玉之后才受了启蒙读书,又是如何在六岁的时候跟着林黛玉南下去见林如海,得以成为林如海的弟子,后来又在林如海的临终前,跟林如海的女儿定下了婚事。
这桩婚事,干干净净、堂堂正正,叫人编不出一丝不是来。
就连贾宝玉,也成了觊觎林黛玉而不得的可怜虫而已。
事实上,林黛玉那么多嫁妆,就连诸位王爷、皇子们都想娶她呢。如果不是贾琦忽然进了内阁,又一再建立功勋,林黛玉哪能这么顺顺利利地嫁给贾琦?说不得贾琦坟前的松柏都老高了。
这件事情,成了贾琦和林黛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的有一项佐证。
另一边,就如同贾琦林黛玉估计的那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围绕着松江口市舶司,上演了连台好戏,太上皇下手一点都不慢,不但将自己的孙女,当初老义忠亲王的幼女赐给了现任江南总督的儿子为妻,还任命了新一任的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布政使。
江苏和浙江都落入了太上皇的手中,太上皇不怕松江口不手到擒来。
皇帝的反应也不慢,他立刻把海盐和盐官镇从浙江剥离出来,归入松江口,成立沪州府,直接归中央统辖。
皇帝一方面将沪州府知府的品级提到跟京兆府、应天府一样的品级,甚至还表示沪州府情况特殊,允许沪州府组建水师,另一方面又把沪州府赐给了自己的爱弟沪王为封地,允许沪王在这里设置王府。
两套机构互相监督,就是太上皇再派了人,皇帝也能够保证沪州能够顺利运转。
天使再度带来了皇帝的诏令,皇帝任命贾琦为沪州府知府,跟京兆尹、应天知府一样,都是正三品的品级,比别处的知府高一级;同时改松江口市舶司为沪州市舶司,同样由贾琦兼任。另外,海盐和盐官镇的海盐海塘等事物,也都交给贾琦了。
贾琦整个人都无语了。
万岁这是抽啦?
还是万岁被太上皇刺激大啦?
不过,这跟贾琦没有关系。
贾琦只要知道,皇帝没有让他回京的意思就成。
横竖他才十六,别说上辈子了,就是这辈子,很多人在这个年纪也是懵懵懂懂、刚开始学习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反而是他,不但娶到了心目中的女神,还功成名就,
人生赢家,不外如是。
所以贾琦很有点小得意,又有点小矫情地带着自家媳妇巡视了自家的产业。
没错,自己的媳妇,自己的产业。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一个原本不到两百人的小渔村,要变成一个人口高达六十万的大城市,这吃喝拉撒就是头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