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卫崇(四)
不日,登基大典如期举行。卫崇要在众人簇拥之下拜谒宗庙,再着丧服,在先帝柩前,由大司马亲读策命,再传符玺[1]。与历代皇帝唯有一处不大相同的是,因皇帝“登基”前便册封了皇后,而宫中诸事又大都出于皇后,因此,虽然卫崇与徐鸯还在短暂的互不搭理的僵持当中,但当卫崇提出要与皇后一齐参加登基典礼时,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这确实算是有先例的。
消息传到徐鸯的耳中,她沉沉地看了那传信的宫人片刻,叹了口气,才道:“……告诉皇帝,我知道了。”
一一要论大典的筹备,她才是那个说话管用的人。只有她首肯了,才算是定下来。
可从二人吵架…甚至是从卫崇派人来传话,到大典当日,当中足足数日,徐鸯和卫崇都没有再见面。
原来不觉得,今日方知,北宫是这样大。
哪怕徐鸯确实已经回到了北宫,但……毕竞一人在章德殿,一人在崇德殿,只要没人刻意来寻,当然一面也见不到。
加上此前徐鸯在南宫的时日,还有二人争执以致徐鸯避居东宫偏殿的时日。这林林总总算起来,也有小一个月的时间了。其实他们从没有这样长的时间没见过面。
或者说,他们从成婚到现在,也不过才两年而已。哪怕是年年吵,月月吵,也没有像这回一样,好像终于迟迟地长大了。等到他们在典礼上见面,四目相对,皆是默然。半响,卫崇才伸手,把她的手抓了过来。他虽然不说话,却一直牵着徐鸯的手,一直到漫长的大典结束,再没有松开。攥得那么紧,好像生怕她逃掉似的。
那温热的,带着点汗意的感觉一直抓着她。徐鸯的顽固也在这漫长的典礼中慢慢消融。
…罢了,他是皇帝,该让还是得让让。
大典的最后,卫崇像每一个登基的皇帝那样,说了几句勉励话,殿下人又山呼万岁,最后再颁布头一个正式的圣旨,大赦天下。再等百官都退出,皇帝与皇后回到内室,已经是下午了。徐鸯还在吩咐事情。宫中来了这么多人,不止进宫要查验,出宫当然也要看管着。
她的右手仍由卫崇牵着,试着扯了几次,挣不脱,反而下面的宫人非常识趣地加快了禀话的速度一-不一会,事情吩咐完,人就都无声无息地跑没影了。连孙节也退去殿外,特意把门也给关上了。方才还忙忙碌碌的周遭,骤然安静下来,徐鸯反而有些别扭了。但卫崇显然就等着这一刻呢。
他深吸了一口气,好像汲取了力量似的,硬声说:“你也不说点什么吗?”徐鸯垂眼,看了一眼她还被卫崇攥着的手。“…陛下有什么话说,妾都听着。“她轻声道。“我一一"卫崇张口,又闭口,犹疑片刻,才道,“你为什么不来见我?”“因为……
徐鸯正要答,但卫崇又很快把话抢了回去,道:“朕知道,是因为你忙。但是你也可以来见我,对不对?”“陛下……“徐鸯不知该说什么好了,“皇帝与皇后,本就住在不同的宫中。母后也不常见先帝,不是么?”
“不是这么说的!我们又不像他们一一"卫崇立刻道,“一一我也不像他!”他抓得更紧了,甚至有点痛。痛得徐鸯感到一丝迷茫。“妾也没有说以后就不见了……妾只是在解释这几日为什么不来见陛下。“她说。
好在这句话应当是说对了。卫崇肉眼可见地松了口气。“那就好。“他说。“我就知道你心里还是有我的。我……我虽顽劣,但是我们也算是自小…虽然也相处得磕磕绊绊……徐鸯眨眨眼。
她终于恍然,笑了笑,柔声道:“陛下还记得那日吵的架呢?”此话一出,卫崇立刻又闭上了嘴,只抬眼来瞧她。其实他比她要至少高一个头,身形健硕,但此时他越过椅子来握着她的手,半个身子俯下,便好像比她矮了半截一样,是仰着头看过来的,眼里光影流转。徐鸯就趁着他这一晃神,把手抽了回来。
接着,她又朝脸色懊恼的卫崇一点下巴,道:“妾当然是记挂着陛下的。
“妾无时不刻都在想着陛下。妾这几日的忙碌,不正是为了陛下?这些辛劳,都是希望陛下能成为更好的人,成为更好的皇帝……便见卫崇的脸色飞快地变好,变得眉飞色舞、甚至面红耳赤,但紧接着,又随着徐鸯的话慢慢地失落下去。
徐鸯察觉了,也不说了。
……你难道就不能想点旁的?就不能…"卫崇说着,又往她这边凑了凑,鼻尖抵着鼻尖,“就不能想点夜里的事……我都天天想你…他说着,也有些胆怯似的,不敢再往前凑了。二人的皮肤就这么若即若离地擦过,又相触。又是一眨眼,呼吸氤氲着,徐鸯仿佛被定住了,就这么看着他,低低地道:“原来陛下是说……陛下若是想,派人来传妾就是了……她呼出的气息落到卫崇的鼻梁上,他似乎忍不住了,急切又小心地吻了过来。唇齿相颤,又很快退开。
“一一这是传不传的问题吗?!“他说,急得有些原形毕露,语气也直冲冲来,“你就不能天天都想我,天天都来见我吗?”可……”
不等徐鸯说话,他又凑过来,疾风骤雨一般地吻她。一下,两下,徐鸯就算想说什么话,也被吻得一阵清醒一阵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