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历史军事>大秦:开局和始皇帝密谋造反> 第33章 李浩的难处!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李浩的难处!(1 / 2)

“那是自然!”

李浩提起酒杯,破天荒地夸了嬴政一次。

古人能从读书识字,联想到普及法律,的确令他刮目相看。

回望二十一世纪,正是因为大力推广教育,提高识字率和人均素质,能读懂法律,并愿意遵纪守法,才减少了犯罪现象。

否则。

若都是一副‘我是文盲我怕谁!’的草莽气概,仗着自己不认字,整天偷鸡摸狗,啥事都敢干,还不乱了套?

听到夸奖,始皇帝嘿嘿一笑。

此时,他内心的喜悦,就像高山上遍地绽放的花骨朵。

吃了这么久的瘪。

没想到,朕也有说对的时候。

总算扳回一城!

但随着李浩语气一变,给了他当头棒喝,心情沉入谷底。

“别高兴太早!”

“想要人人识字,遵纪守法,可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从时间上来说,至少需要几十年的酝酿才行。”

“我大秦幅员万里,江山辽阔,从东到西,从南向北,地广人多,不识字的更多。”

“又不能把书本直接塞他们脑袋里,如何一蹴而就?”

“除此之外,还有三大难题尚未解决。”

言及至此,李浩停了一停,转而看向嬴政和王翦的表情。

只见他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显然有被震惊到。

过了好一会儿,始皇帝开口道。

“哪三大难题?”

他向来是个实践主义者,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

并且,要做得有声有色!

即使千难万险,也义无反顾!

“唉”

不知不觉的,李浩感叹一声,接着步入正题。

“论普及教育,的确是造福天下的功德。”

“可太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

“其一,大秦治下有两千万百姓,想让所有人读书识字,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仅靠我自己,恐怕无法完成如此大的工程量”

“其二,如果真下决心推广教育,势必会遭到不小的阻力!”

“自夏商西周开始,读书俨然成了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并人为的制造稀缺。”

“所谓耕读传家,说得就是这个。”

“毕竟,有读书的机会,再依靠家族的支持,就能在朝廷里混个一官半职,作威作福。”

“这个红利,他们享受了几百上千年,已经根深蒂固。”

“如果普及了教育,那样意味着升斗小民们将有翻身的可能,和旧贵族一争长短,他们还能坐得住?”

“谁敢提这个事,并付诸行动,就会成为贵族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不死不休!”

李浩颇有自知之明。

他还没愚蠢到,以为掌握了造纸术、印刷术,以及两千年后的教育方式,便能一马平川的普及教育了。

即使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磨平人性对利益的私心。

前面都挺在理,嬴政也听得认真,竖着耳朵,就差拿小本本做笔记了。

此时又问。

“贤弟,第三条怎么说?”

只见李浩皱着眉头,满脸无奈。

“最难的,是很多百姓没有领会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固执己见,不愿意送孩子进学堂。”

想当初。

他刚创办学堂时,一开始是打算收费的。

毕竟,造纸、印刷、书桌、校舍,甚至请老师的费用,都需要不小的投入。

不说黑了良心,指望这个赚钱,收回点成本总行吧?

可过了半个多月,门庭冷落,根本没人报名。

接着。

他决定不收钱了,完全免费,就当做慈善了!

可招到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

等他亲自到各处乡村走访,见到的情景,才真正让人难以置信。

一个五口之家,为了吃饱肚子,在农忙时节,要全家老小齐上阵,到田里务农。

乃至于,一些七八岁的孩子,筋骨未曾长成,就要顶着火热的太阳,趴在地上除草插苗,小脸晒得焦黄。

稍微一偷懒,歇息片刻,就可能招来父母的训斥打骂。

没办法。

这个时代贫穷而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吃不饱是常有的事。

对贫苦人家而言,每生出一个儿女,都是未来的劳动力,想吃饭就得干活!

如此这般,尚且嫌人丁不够用呢,哪里会送去读书?

即便是两千多年后的时代,依然有部分蒙昧无知的父母,不愿意让子女接受知识的洗礼。

人性使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