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十六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许都6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许都6(1 / 3)

赵旻的解语花、俏熟妇卞夫人卞妤神色痴迷地脉脉凝视爱郎良久后,终于忍不住追问爱郎。

“夫君…主公,妾实不知在颖川士人有意隐瞒捷报之下,刘镇南为何反觉心安?”

诚然。

因赵旻1方有意封锁捷报扩散,导致刘表并不知卫府已在河北捷报频传之事,进而更不可能看出赵旻、袁绍有即将展开全面大战之可能,那么…

按照刘表的性格可推断出,没有得到详细情报的刘表,此刻正应该疑神疑鬼才是,“反觉心安”从何说起?

对此,赵旻神秘1笑。

“卞夫人,我已尽遣细作、使臣,兼且幼宰先生已赴襄阳,你我暂且不妨静观其变。”

由此可知,苟哥变了。

与近半月前,推测到卫府邺城大捷之时的患得患失截然不同,苟哥如今早已想通:

与其思前想后、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反而不如大大方方、痛痛快快、坦坦荡荡地向越老越猥琐的刘表施加压力。

蕙质兰心的卞夫人在恍然大悟之余,忍不住以玉手轻掩樱唇,呵气如兰般发出1声刻意压制的惊呼。

“夫君是说…”

赵旻笑着微微颔首。

“阿妤果然聪颖,正是如此!”

卞夫人美眸之中满含爱意,情难自禁地扑进爱郎怀中。

书房内倏然安静下来。

同1时间…

襄阳城外、檀溪左近的水镜庄中。

水镜先生司马徽、卫府重臣董和相对端坐,微笑互视。

状似老农的前者抚须微微摇头。

“幼宰贤弟,老夫于此乱世苟活性命,兼且已如风中残烛,惟愿终老于山野,再无丝毫出仕之意,还请贤弟毋复多言。”

司马徽这番话,确实无愧于其人的字:德操。

赵旻说得没错,原本在秭归与荆襄豪族共建工坊的董和,确实已赶回了襄阳。

就在方才,董和劝司马徽出山,协助赵旻稳定襄阳士人之心。

因为…

董和见司马徽此言确是发自肺腑,便忍不住也微微摇了摇头。

“德操兄当知,令高徒5人今在卫府可谓如鱼得水、尽展所能,徒尚如此,遑论师焉?兄长当真毫不动心?”

经过与司马徽多次鸿雁传书,以及对其人5个徒弟的了解,董和深知自己面前之人,的的确确胸怀寰宇、深藏不露。

以是故,董和虽明知此人淡泊宁静、清贫自守,却仍忍不住要替自家主公招揽此人。

诚然。

能教出卧龙、凤雏以及诸葛4友之高人,又怎么可能只是泛泛之辈?

恐怕也只有刘表父子才会有眼不识泰山。

或者准确来说,正是由于不愿闻达于刘表父子,司马徽才会如此深藏不露。

但为了自己的几名高徒,这丝毫不贪恋红尘富贵的高士,也不吝于向荆襄豪族宣传爱徒…

否则“卧龙、凤雏”之名从何而来?

司马徽在荆襄所隐藏的能量,由此可见1斑。

综上所述,董和此番以司马徽的5名高徒举例,试图打动司马徽。

但董和最终还是失望了。

但其人仍未放弃最后的努力和尝试。

“兄长有所不知,弟在秭归之时,已说服诸…”

司马徽微微1笑,扬起自己宽大的袍袖。

显然,董和虽未说完,但司马徽已知其意。

“幼宰贤弟还请毋复多言。弟与其苦劝冥顽不灵之老朽,不如往诣德公父子,此行贤弟或有所得。”

董和心中暗暗称奇。

司马徽虽躬耕不辍、自守于山野之间,却绝非不知天下大事之徒。

其人显然已知,秭归、南郡乃至整个荆州之风云变幻。

董和遂不再多言。

其人双手举起茶盏,向司马徽行礼。

“既如此,弟不再多言便是。兄长请用茶!”

这1次司马徽并未再摇头,而是双手接过茶盏微抿1口盏中那红里透金、清香4溢的茶汤。

品过茶汤后,纵使是淡泊如水、心如明镜的水镜先生,也忍不住出言赞叹。

“好茶!无愧吴侯香之名!此乃太子太傅钟爱之茶,老朽谢贤弟厚赐。”

言罢,司马徽放下茶盏,向董和行了1礼。

董和闻言心中1动。

在这1刻,他心中豁然开朗。

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之吴侯孙伯符之于自家主公,何异于初出茅庐、初露峥嵘之卧龙诸葛孔明之于司马徽?

原来如此!

于是董和在还礼之后,试探道:“兄长尽管放心,即便汉室江山1统,某主亦可容天下英雄。”

董和的意思,在司马徽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