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
脚上满是土尘。
当即。
唐宛眉蹲下身子,又将苏良的双脚认真清洗了一遍。
然后为其穿好衣服。
就在苏良欲走之时,突然一把揽住唐宛眉的柳腰,在额头上吻了一下,道:“眉儿,辛苦了!”
说罢,苏良快步离开。
唐宛眉的脸上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容。
……
半个时辰后。
开封府府牢。
包拯带着数名衙役,正在夜审周游相。
这一刻。
包拯也知周游相是否受人指使关系着此次裁官之策的成败,故而丝毫没有耽误时间。
苏良则是坐在一旁的屋内旁听。
包拯审案远比苏良在行。
苏良没必要越俎代庖,他进去同审,不但会坏了官场规矩,可能还不一定有用。
片刻后。
苏良也了解到一些信息。
周游相称,那日投河乃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他侥幸生还,便藏在了一处宅院中。
他觉得五人当中唯有自己没有溺亡,有些丢人,也担心官家不将他们当作忠勇之官,而是当作破坏变法者,故而不敢露面。
今晚他憋的实在难受,出来探听情况,然后被开封府的衙役恰好抓到。
包拯黑着脸。
“周游相,你最好说实话,你本欲投河以死明志,反对裁官之策,为何又怕朝廷惩罚而不敢露面,死都不怕,还怕惩罚?”
“我……我……后悔了,我跳到水里后,才知道活着更好。”
“后悔了?那你后悔反对裁官之策吗?”
“这个,我不后悔。包学士,我说的都是实话,真的没人指使我,我是自愿的。我投河,就是认为当下大范围裁官会破坏朝堂稳定,会出大麻烦的,我是为了大宋,是为了天下黎民……”
“其他四人与你并不相识,你们是如何聚在一起的,又是如何计划投河的?”
“我们……我们……是在一次茶会上相识的,是讲议司冗官检讨文字钱辅提出愿为大宋以死明志,我们纷纷响应的。”
……
苏良听着周游相的话语,微微皱眉。
即使对方是受人指使,也绝对不愿说实话。
因为一旦被证实是假投河,那他便身败名裂,仕途彻底毁掉了。
而今,其他四人已死,幕后者又没有找到。
周游相所言,根本就无法辨别真伪,且很难从其他地方打开缺口。
……
很快,天色渐亮。
包拯一众人审问了近两个时辰,周游相还是一口咬定,没有受任何人指使。
投河,以死明志,乃是为了大宋朝堂和谐稳固。
苏良顿时有些急了。
若午时之前,奏疏数量降不到336份以下,那裁官之策就要无限期延迟了。
就在这时。
黑眼圈甚是明显的包拯走到苏良面前。
其面容憔悴,甚是疲惫。
“缓一缓,我再试试吧!”包拯拿起一旁的茶杯,一边喝茶一边说道。
苏良想了想,道:“希仁兄,能否坏一次开封府的规矩,将他交给我,时间来不及了,我想试一试其他办法!”
包拯犹豫了一下。
“行!”
包拯知开封府这几年来,从来没有坏过规矩,但这一次为了大宋变法,他选择破例。
……
约半刻钟后。
两名开封府衙役驾着马车奔行在街道上。
马车内坐着苏良与周游相。
苏良将当下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周游相。
周游相再次解释道:“苏御史,我真是自愿的,真没有受任何人指使!”
苏良阴沉着脸色。
“好,我就当你是自愿的。现在,你再去跳一次汴河,再以死明志一次。待你死后,我定主张废弃裁官之策,我让范相公为你写悼词,我向朝廷申请照顾你一家老小,我苏良说话算话,你敢不敢?”
“你……你是个疯子,我不跳!我绝对不跳!”
……
小半个时辰后,汴河河畔。
两名衙役拉着周游相来到汴河河畔,五官投河的位置。
苏良看向周游相,瞪眼道:“你不是宣称为了大宋朝堂稳定,为了天下黎民,能以死明智吗?跳!”
周游相哭丧着脸,一边使劲后退,一边道:“我……我不跳,我不跳!”
这一刻。
苏良笃定周游相在说谎。
他若真坚定地认为裁官会导致朝堂大乱,而他又有忠君爱国之心,绝对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