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午后。
御史台。
台谏官们被福建路转运使蔡襄的一篇奏疏和一副版画吸引住了。
奏疏名为:《乞减放漳泉州兴化军人身丁米劄子》。
版画名为:《生子不举图》。
蔡襄反映了一个在大宋各地皆有发生,在东南地区最盛的一项伤绝人理的土风陋习:生子不举。
生子不举。
即生下孩子而不养育,或溺杀,或遗弃,或送人。
“伏缘南方地狭人贫,终年佣作,仅能了得身丁,其间不能输纳者,父子流移,逃避他所。又有甚者,往往生子不举……”
苏良念着蔡襄奏疏的内容,不由得皱起眉头。
而看到《生子不举图》的内容后,更是面色沉重。
生子不举图,共有五副场景。
其一,一间陋室中,烛火昏黄,妻双眼噙泪,目送丈夫将婴儿溺死在木盆中。
其二,一条溪流上,数名坐在木盆上的婴儿顺水漂流,不知去往何处。
其三,清晨,一名襁褓里的婴儿被放置在一座寺庙的门前。
其四,一名被遗弃在野山上的婴儿坐在竹筐内哇哇大哭,远处有野兽朝着哭声方向望来。
其五,一名年轻母亲心痛地将婴儿交给一名人贩子,换来了一小串铜钱。
这五个场景,皆非虚构,而是发生在东南之地的日常。
一旁,御史中丞唐介喃喃道:“东南不举子之俗伤绝人理,但全非百姓之过,怪只怪身丁钱过重,及厚嫁之恶俗也。”